台灣泥鰍

台灣泥鰍

台灣泥鰍又名大鱗副鰍,屬鯉形目,鰍科,副泥鰍屬。形體近圓筒形,頭較短。口下位,馬蹄形。下唇中央有一小缺口。鼻孔靠近眼。眼下無刺。鰓孔小。頭部無鱗,體鱗較泥鰍為大。為大鱗副鰍的一種,在中國多分布於長江中下游和台灣島西北部的淺灘河流,1992年由湖北省水產研究所進行培育和人工繁殖研究,其後於2000年在浙江湖州、順德、仙桃等水產技術站推廣養殖,2011年由南海漁愉魚水產重新進行推廣養殖,由於其存在權屬爭議,廣東海洋與漁業局已委託多家水產報刊進行澄清並啟動調查核實。

基本信息

生活習性

自然產卵繁殖

台灣泥鰍台灣泥鰍
泥鰍產卵前一周,將產卵池(土池或水泥池)用生石灰消毒後注入新水。待藥性消失後,將泥鰍親魚按雌雄1:3或1:2的比例放入池中。每畝放入量不超過200公斤。水溫應在18℃以上。把棕片、楊樹須、水草等扎在竹竿上作為魚巢,浸入產卵池的水中。泥鰍一般喜歡在晴天的早晨產卵,上午10點左右結束,應立即把粘有卵子的魚巢取出,放入孵化容器中孵化。

人工催產繁殖

一般在4~5月份選晴天水溫較高時進行。按雌雄親魚1:2的比例,每尾雌魚注射體重在0.5公斤左右鯉魚(或鯽魚)的垂體2個,或注射絨毛膜促性腺激素800~1000國際單位。雄魚減半。注射採用1毫升的注射器和四號針頭,每尾雌魚注射0.2毫升,每尾雄魚注射0.1毫升。注射部位以背部肌肉為好。

將注射後的泥鰍放入水溫不低於20℃的產卵池,經20個小時就會發情產卵。利用魚巢收集卵子,在孵化池中進行孵化。這種方法能使泥鰍產卵時間集中,並提高卵子的受精率。

泥鰍受精卵可以在靜水池中進行孵化,孵化方式有自然孵化、淋水孵化、脫黏環道孵化等等,水溫範圍是18℃~31℃,適宜水溫是20℃~28℃,在水溫24℃左右,經1~2天,就可孵出泥鰍苗。

泥鰍養殖

養殖方式

泥鰍適合在土塘里養殖,泥鰍,泥鰍,顧名思義要鑽泥,要有泥才有利於泥鰍生產。而土塘養殖的泥鰍無論在產量還是收益方面都比其他方式養殖的泥鰍要占有優勢。對於台灣泥鰍的養殖,建議在水深1-1.5m去放養比較合適。這樣泥鰍的產量比較高而且效益也比較好。

選擇規格

選擇規格較為整齊的魚苗去放養。規格:4-7cm同時要進行純養,因為泥鰍是溫順魚,也有較高的市場價值。

養殖條件

台灣泥鰍對池塘及養殖條件要求不高,但需要注意選擇優質種苗,同時需預防蛇、蛙等天敵。

該品種環境適應性強,除西部高原地區外,自南到北的江湖、池塘、甚至溝渠和水田中都有自然分布。不少養殖戶開始加入土泥鰍、雜交泥鰍等品種的養殖行列,而一些種苗繁育基地也開展各種泥鰍種苗的生產試驗和品種引進等。

放養密度

池塘主養模式下,3cm左右規格2-3萬尾/畝,如採用輪捕模式,可適當提高密度。

主要疾病

腸炎、爛身等病害風險;行情風險;購苗不慎帶來的養殖風險。

經濟價值

市場需求

 台灣泥鰍台灣泥鰍
台灣泥鰍原產於台灣,主要特點為快大,母魚比較快而得名。現在國內泥鰍市場火熱,供不應求,而台灣泥鰍以生長周期短,味道鮮美而出名。鰍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在我國南北各地,泥鰍作為滋補佳品早已擺上家庭、酒店的餐桌,在日本韓國更是暢銷不已。連續十年走俏市場,國內市場需求量達到每年30-40萬噸,但市場僅能供應10-15萬噸,缺口很大,因而拉動市場價格年年攀升,國際市場對我國泥鰍的需求量也逐年攀升,訂單年年增加,尤其是日本、韓國需求量較大;據不完全統計,僅日本和韓國對泥鰍的年需求量在30萬噸左右,我國內地市場更是供不應求,香港、澳門市場也頻頻向內地市場要貨,而且數量較大,因此,許多部門和專家在預測未來幾年最有前途的水產品時,都將泥鰍作為熱銷對象之一。

菜譜介紹

主料

台灣泥鰍3條、胡蘿蔔適量、冬筍適量、鮮冬菇3隻、海鮮菇適量、陳皮適量、枸杞子幾顆、白鬍椒十顆、香菜適量、蔥適量、紅棗兩隻、薑片3片

輔料

油、塘、鹽、生粉、生抽

做法步驟

 台灣泥鰍台灣泥鰍
1、台灣泥鰍,去頭,然後用70度的熱水把泥鰍身上的粘液燙洗乾淨。再從泥鰍背部下刀,起脊骨,去內臟,洗淨血水,待用。脊骨切成斷洗淨。

2、筍切片,香菜蔥切花,香菇切片,海鮮菇切段,胡蘿蔔切片,胡椒粒壓碎,紅棗去核切片,枸杞子陳皮洗淨。

3、台灣泥鰍肉脯切成塊,用鹽,油,生粉,糖,生抽醃味半小時待用。

4、熱鍋把油燒熱,放入薑片,泥鰍骨和泥鰍的尾段煎一下,放入胡蘿蔔,胡椒粒,筍片炒香。倒入適量水,放入枸杞子,陳皮塊。大火燒開,轉中火,燒10分鐘。

5、放入香菇和海鮮菇,湯煮開後放入泥鰍塊。當湯再一次煮開時,關火調味,這時泥鰍剛好熟透。撒上蔥花和香菜就完成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