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婦女共勵會

1895年台灣割讓給日本之後,在日本殖民政府的51年統治下,台灣婦女有了重大轉變。 重要的是,隨著台灣社會運動的興起,有部分女性自組婦女團體,從事改善女性地位的活動,首開由台灣女性自主的婦運。 5且不論這類由女性自導或被導的婦運成敗,這群由殖民政府刻意建構的新女性,發展出不是殖民政府期待的女性解放運動。

婦女共勵會簡介
1895年台灣割讓給日本之後,在日本殖民政府的51年統治下,台灣婦女有了重大轉變。殖民政府以同化兼現代化的政策進行改造工作,並從興女學與戒纏足兩方面著手。這期間,台灣知識分子也不時發出關心台灣婦女問題的言論,1920年代到1930年代,因新知識分子的湧現,論域更加廣泛,包括婚姻、教育、經濟、參政等議題。3這些言論有不少與“同化”政策互為表里,但也有一部分言論受世界婦運思潮及台灣社會運動的影響。經由政策和輿論的激盪,形塑出與台灣傳統社會不同的新女性。她們不再局限於家庭,走進職場或其它場域,體驗多元化的生活。
重要的是,隨著台灣社會運動的興起,有部分女性自組婦女團體,從事改善女性地位的活動,首開由台灣女性自主的婦運。1925年至1926年間成立的“彰化婦女共勵會”和“諸羅婦女協進會”曾透過演講、定期例會,傳遞女權思想。惟因經濟、能力與理論的不足,這兩個團體僅存在一、兩年即相繼解散,4也有部分婦女依附在台灣文化協會、台灣農民組合和台灣共產黨中從事婦運。此外,女性罷工運動也在這時期展開,其中,工廠女工的罷工運動有14件,可惜缺乏工運領袖、再加上組織能力的不足,女子工運並未達到預期的成果。5且不論這類由女性自導或被導的婦運成敗,這群由殖民政府刻意建構的新女性,發展出不是殖民政府期待的女性解放運動。因此當1930 年代,殖民政府加強同化政策後,凡與社會運動結合的婦運不復存在,續存的僅是與改革社會風俗、提升女性道德有關的活動,這些活動不是出自殖民政府的授意,便是殖民政府的主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