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在台州,通常在年十四家家戶戶必吃遭此羹。糟羹通常分為鹹羹與甜羹:鹹羹主要以10多種蔬菜,肉類,海鮮為主,切成顆粒狀,炒半成熟後加米粉漿或澱粉漿製成。甜羹主要以年糕、川豆瓣、橘脯、葡萄乾、小湯圓等製成。老臨海人吃羹一般不用調羹,用的是筷子,更絕的是手捧一碗糟羹蹲於家門口不用筷子不用調羹,順著碗沿,轉一圈,一口下來,一碗糟羹已入腹內。
做法
先把用肉絲、冬筍絲、香菇、木耳、鮮蜻、豆乾、油泡、川豆板、菠菜等炒熟,再加 入少許來米粉,煮成帶鹹味的糊狀食品。正月十五喝的糟羹為甜的,用番薯粉或藕粉配上蓮子、甜棗、桂圓等做成。第一步,準備好青菜、精肉、香乾、筍、花生米之類的以顆粒狀切好並炒至半成熟。注意菜要剁得越碎越好,這樣才更能入味喔。當然別忘了,與此同時在鍋里燒一大鍋水,我們要好好利用時間嘛。當然,其中的料理中,青菜要最多,這樣煮出來的糟羹綠綠的會很好看也很好吃的;其他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決定放入量的多少。
第二步,等到水煮沸後,把各種顆粒逐一放入,與此同時倒入米漿(將米粉和水調勻),不斷攪拌。注意攪拌方向一定要統一,一直順時針或逆時針,否則糟羹不容易變成糊狀。
第三步,等到逐漸呈糊狀變稠,放入鹽、味素就可以了。
由來
1、《臨海縣誌》中都說:“相傳自唐築城時,天寒以是犒軍,遂成故事。唐朝初年,台州(臨海)常遭海盜燒殺搶掠。當時刺史尉遲繚發動士兵築城防盜。開工時,正是正月十四,民間照例要鬧元宵。海盜趁機在台州灣登入。尉遲刺史得知,一面派兵剿盜,一面加緊築城。當晚,雪風交加,造城進度不快。百姓們聚在一起商議,燒什麼夜點去慰勞築城的兵士呢?有人說送酒菜去,吃了可以禦寒。可尉刺史規定,兵士不許飲酒的。另一個人想出好辦法:用帶糟新酒當水,調進好菜和粉,攪成糟羹,又好吃又禦寒。果然,兵士們喝了糟羹,周身發熱,不怕嚴寒,幹活更有勁,進度大大加快。
2、據說在明嘉靖年間,戚繼光戚大將軍於台州大敗倭寇,門。定於正月十五元宵夜發起總攻。時值冬季,正是寒冷,城裡百姓為了給將士驅寒和提前過節,用這種在米漿里滲有酒糟,佐以菜餚的特殊禦寒食品慰勞守衛的將士。以後就形成了在正月十四吃這一禦寒食品的習俗,也有了糟羹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