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管理機關:台北市政府
主要保育對象:保護水鳥及稀有動植物
淡水河自華中橋以下河域,由於主、支流交會,及臨近出海口,受海洋潮汐的影響,使得水流速度減慢,河中泥沙淤積,形成廣大的沙洲濕地。濕地中蘊含大量的有機物,底棲生物豐富,吸引大量鳥類前往覓食。尤其是在冬季時,更有成群的雁鴨科鳥類在此地棲息或覓食,形成壯觀的候鳥景觀。
為了維護大台北地區難得的生態景觀,避免因過度都市化的結果,造成河川環境的加重污染,影響原有的動植物生態,台北市政府於1993年11月將中興橋至華中橋堤防外之水域,公告為“台北市中興橋華中橋野生動物保護區”。由於近年來淡水河域 冬候鳥有往上游擴散之趨勢,台北市政府已於1997年3月將保護區範圍,由華中橋往新店溪上游延伸至永福橋(總面積約245公頃), 並透過公開甄選方式將本區改名為“台北市野雁保護區”。
地理位置
野生動物保護區位於淡水河流域大漢溪和新店溪交界處,北起中興橋,南至華中橋間,東以台北市 (萬華區) 的河濱公園外側低水護岸為界,西至台北縣、市界線之間的水域,民國85年11月台北市政府又將範圍擴大,將華江橋以南之區域劃入保護區內。本區範圍包括區內所有的草澤、泥灘及水域。保護區並與龍山、華江、雙園及華中等4座河濱公園相鄰,為都市型特色,是以雁鴨科為主的季節性水鳥保護區。
自然環境
1. 氣溫:台北市的年平均氣溫約為23.5℃,月平均最高溫約為27℃,最低溫約21℃左右。
2. 雨量:台北市雨量充沛,尤其是4至9月的梅雨與颱風季節,月總雨量在250-400公釐之間。
3. 濕度:台北的相對濕度高,平均約在75%到80%之間。
4. 風向:夏季以南風為主,冬季受大屯山屏障,東北季風多以東北東方向吹入。
5. 土壤:本區位於大漢溪和新店溪的交會處,故多為上游沖刷之沖積土。
6. 集水區:淡水河流域
動物資源
本保護區位於台灣北部,是秋冬季過境鳥類南遷的第一站。每年9月至次年4月為冬候鳥過境期,有數以千計的雁鴨聚集於此地,以小水鴨最多,其次為琵嘴鴨。目前記錄有120種鳥類 (詳見附錄二),每年10月至次年3月以雁鴨科、鷸科、鷺科及燕科為季節性優勢鳥種,本地留鳥以麻雀、白頭鶲、褐頭鷦鶯、灰頭鷦鶯、紅鳩等較常見。
棲地環境
本區位於淡水河流域中興橋至華中橋段,河面寬闊,漲潮時河水淹至沼澤區,看不到沙洲泥灘,退潮時河水在河中線以西流動,中線以東則露出泥灘供水鳥栖息、覓食。植物種類共有17科41種,而鳥類的分布與植群的分布有關;滿潮時,雁鴨會進入以五節芒、蘆葦、茳茳鹹草、水燭、巴拉草為主的草澤區遊憩及覓食;鷸科、雁鴨科、鷗科、鷺科等鳥類多棲息於臨近水邊的濱水植物區、沙洲植物區及草澤植物區;而秧雞類、鶯類則多分布於高莖草本區。
土地使用現況
屬於台北市政府所轄的河川地,土地覆蓋型態主要為草澤、泥灘及水域。
目前面臨危機
附近廢水、垃圾的傾倒,以及私辟的菜圃都會影響草澤的生態環境。另外保護區旁河濱公園的闢建,減少了原有的沼澤濕地,使植被趨於陸域化及單純化,也使野鳥的棲息環境由多元化趨向單純化。
目前管理狀況
保護區旁的河岸空間開闢了龍山、雙園、華中河濱公園及華江雁鴨公園,但規劃不善,環境髒亂,造成野鳥栖息環境破壞,賞鳥的路線受阻。目前台北市政府擬將本區及臨近區域規畫為自然公園,擴大涵蓋範圍,以保持動物棲地之完整性,進而提供一處完善的雁鴨活動場所。
道路系統
本區對外的交通路線為環河南、北路,而主要的出入口有三處,一為桂林路底水門口,二為長順街底水門口,三為萬大路底華中橋下水門口(亦為華中河濱公園口)。可由雁鴨公園入口進入,沿著賞鴨步道即可欣賞野鳥之美。
本區保育類鳥種
瀕臨絕種
隼 (Falco peregrinus)
珍貴稀有
巴鴨 (Anas formosa)
老鷹 (Milvus migrans)
紅隼 (Falco tinnunculus)
燕 (Glareola maldirarus)
小燕鷗 (Sterna albifrons)
短耳鴞 (Asio flammeus)
其他應予保育類
喜鵲 (Pica pica)
紅尾伯勞 (Lanius cristat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