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2010年2月27日在時隔一年後第二次與全球網民進行了線上交流。溫家寶在兩個多小時的訪談中發出了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變革”的信號。內容
溫家寶強烈呼籲全社會“特別要注重轉變發展方式,使我們的經濟發展,真正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勞動者素質提高上來”。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必然要求。溫家寶說,“國家的發展最終目的是為了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
溫家寶詳細回答了國民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教育和醫療制度改革、自主創新能力建設、文化事業發展等與中國可持續發展密切相關的網民提問。
至今仍在全球引起轟動的1972年出版的《增長的極限》一書預言,人類的下一次革命將是“可持續發展”。人類歷史上前兩次革命是“農業革命”和“工業革命”。
“可持續發展”是一種注重長遠發展的模式,可通俗理解為既滿足當代人需求、又不損害後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這也是中共提出的“科學發展觀”的一項基本要求。
相關評論
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鋼表示,在錯過了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參與了第三次工業革命後,中國要力爭成為這場革命的主要推動者,贏得長遠發展的主動權和競爭優勢。世界的主流研究結論預言,21世紀,人類將從損害自然生態的農業革命形成的“黃色文明”和污染環境的工業革命形成的“黑色文明”,進入以可持續發展為特徵的“綠色文明”。
1995年中共十四屆五中全會正式提出“轉變經濟成長方式”;2002年中共十六大把“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之一。
2003年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首次提出了“科學發展觀”,其基本內涵概括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2007年中共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設生態文明”。
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最近被中共最高決策層明確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目標和戰略舉措。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最近強調,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是中國經濟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關係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已刻不容緩。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關鍵是要在“加快”上下功夫、見實效。
溫家寶在向社會各界徵求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意見的座談會上指出,當前國內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
數據解讀
中國的長期發展面臨著嚴峻的資源環境挑戰。1996年-2000年,中國年均經濟成長率為8.63%,能源消費增長率僅為1.10%,能源消費需求增長彈性係數為0.127;2001年-2008年,年均經濟成長率為10.20%,但能源消費增長率卻迅速提升至9.40%,彈性係數高達0.922,石油的對外依賴度已超過50%。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溫室氣體排放國。雖然中國長期保持著對外貿易順差,但實際上卻出現了資源環境逆差――“兩高一資”(高能耗、高污染、資源型)產品出口占據主導地位。因此,加快調整進出口貿易結構,加快推進對外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已勢在必行。
中國已正式對外宣布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行動目標,決定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這無疑將會大大促進中國各個領域轉變發展方式。
“在即將開始的世界綠色革命中,中國將成為推動者和領導者,也將是最重要的受益者,”胡鞍鋼說,“中國即將掀起新的改革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