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古風
登高望四海①,天地何漫漫②!
霜被群物秋③,風飄大荒寒④。
榮華東流水,萬事皆波瀾⑤。
白日掩徂輝⑥,浮雲無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棲鴛鸞⑦。
且復歸去來⑧,劍歌行路難⑨。
注釋譯文
作品注釋①四海:指天下。
②漫漫:無涯無際。
③被:披,覆蓋。“霜被”句:謂各種花草樹木因受霜寒而呈現出一派秋色。
④大荒:廣闊的原野。
⑤“榮華”二句:榮華易逝,有如東流水一去不返,人間萬事如波浪起伏,變化無常。
⑥徂輝:太陽落山時的餘輝。“白日”句:即夕陽西下。
⑦枳棘:有刺的灌木。“梧桐”二句意為,鴛鸞本來棲宿於梧桐,燕雀只配作巢於枳棘,現在情況正相反。喻是非顛倒。
⑧歸去來:回去吧。東晉詩人陶淵明不願逢迎權勢,棄官歸鄉,並作《歸去來辭》。
⑨劍歌:彈劍而歌。《戰國策·齊策》記載:戰國時齊人馮諼為孟嘗君門客,最初不如意,曾三次彈劍而歌。《行路難》:樂府“雜曲歌”調名。
登高四望,海天茫茫,大地蒼涼。
秋風勁吹,秋霜遍野,萬物蕭瑟。
榮華富貴,如水東流,人間萬事,盡起波瀾。
浮雲不定,遮掩太陽,萬物黯淡。
雀巢梧桐,荊棘刺叢,雙棲鴛鴦。
不如歸去,彈劍高歌:行路真難!
作品評析
李白《古風》組詩共五十九首,這是其中的第三十九首。這首詩作於初離朝廷之時,寫詩人登高望遠,看到天地廣大無邊,群物被霜而秋,從而想到光陰飛逝,榮華似水,人生短促,身世飄搖,賢愚顛倒,最後發出“行路難”、“歸去來”的悲嘆。登——望——想——嘆,是全詩的脈絡。
這是李白在長安失寵以後的思想活動,此時他已經萌發了離京回家的思想。為了逃避權貴們的迫害,李白想到了賀知章的故事:加入道士籍,還山,做回酒中仙。詩中對社會分配不公等問題進行了抨擊,比如“梧桐巢燕雀,枳棘棲鴛鸞”兩句;也對權貴們的陷害進行了揭露,比如“白日掩徂輝,浮雲無定端”兩句。
作者簡介
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