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靈學派

陳襄,字述古,北宋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學者稱“古靈先生”,因稱其所創學派為“古靈學派”。 陳襄於安定、泰山學派之後,不滿意盡性”之說於閩海間,人稱四先生,因此,所創學派又被稱為“古靈四先生學派”。

簡介

〖古靈學派〗北宋陳襄、陳烈、周希孟、鄭穆所創學派。陳襄,字述古,北宋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學者稱“古靈先生”,因稱其所創學派為“古靈學派”。陳襄於安定、泰山學派之後,不滿意盡性”之說於閩海間,人稱四先生,因此,所創學派又被稱為“古靈四先生學派”。四先生大興學宮,孜孜講道,很快即名聞天下,遠近來受學者,絡繹不絕。其中,陳襄弟子達到一千多人,鄭穆門人亦達千數,周希孟弟子七百餘人,從陳烈學習者亦常數盲人。其中,著名者有孫覺、吳道、章衡、傅楫、陳貽範、管師復、管師常、陳砥、劉淮夫、劉康夫、潘鯁、沈躬行、曾伉等。此派“以興學養士為先務,以明經駕行為首選”,反對溺於章句之文和以詞華相高。孜孜以求明經重道,明禮重義,以待有志之士。該派以精研五經為旨,尤重《大易》、《春秋》,其學以“養心”、“明誠”為主,強調“好學以盡心,誠心以盡物,推物以盡理,明理以盡性,和性以盡神”,(《宋元學案》卷五《古靈四先生學案》),提出了“性”、“理”、“誠”等概念,大意已接近後來二程之理學。代表著作有陳襄《易義》、《中庸義》、《古靈集》,周希孟《易義》、《詩義》、《春秋義》(今不傳),管師復《白雲集》,潘鯁《春秋斷義》、《易要義》等。宋朝初年,安定學派興起於南方,泰山學派興起於北方。閩海古靈學派繼之而起,其學雖比“安定、泰山為亞”,但於理學已見大體,較之二程和張載之學,則為前茅焉。(黃宗羲《宋元學案》卷五《古靈四先生學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