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1997年10月,喬治亞、烏克蘭、亞塞拜然和摩爾多瓦四國領導人在法國斯特拉斯堡參加歐洲委員會首腦會議時決定成立一個非正式地區組織。該組織以四國英文國名的第一個字母冠名,簡稱為“古阿姆”。 1998年,烏茲別克斯坦加入“古阿姆”,使這一組織的成員增至5個國家。 2001年6月,“古阿姆”五國總統在烏克蘭的雅爾達舉行首腦會晤,並簽署了《雅爾達憲章》,標誌著“古阿姆”這一非正式組織已成為一個正式的地區聯盟。 根據《雅爾達憲章》的規定,“古阿姆”的宗旨是促進該組織範圍內的社會經濟發展,解決地區安全問題,協調成員國在國際組織中的活動,處理同國際犯罪和販毒活動有關的各種問題。 憲章規定,每年一次的首腦會議是“古阿姆”的最高領導機構,其執行機構是每年召開兩次的外長會議,由各國外長任命的代表組成的各國協調委員會是工作機構。 2002年6月,烏茲別克斯坦宣布暫停參與該組織的活動。 2002年7月,喬治亞、烏克蘭、亞塞拜然和摩爾多瓦四國總統在雅爾達舉行會議,並簽署了建立自由貿易區協定等多邊合作檔案。2003年7月,格、烏、阿、摩四國領導人在雅爾達舉行首腦會議,並簽署了7份涉及多領域合作的檔案。會議發表的聯合公報重申,各成員國決心始終不渝地共同努力,以維護和加強本地區的和平、安全、穩定與繁榮。2005年4月,四國領導人在摩爾多瓦首都基希訥烏舉行首腦會議,重點討論了摩爾多瓦的德涅斯特河左岸問題。 2005年5月,烏茲別克斯坦總統卡里莫夫表示,由於所處的地理位置,烏不能落實“古阿姆”組織章程中的有關規定,因此決定退出“古阿姆”
由來
“古阿姆”的發展進程一直起伏不定。1997年,在西方的支持下,喬治亞、烏克蘭、亞塞拜然和摩爾多瓦4國總統決定成立一個非正式地區聯盟。聯盟以四國英文國名的第一個字母冠名(GUAM),簡稱“古阿姆”。其主要目的是,共同建設一條向歐洲輸出裏海油氣的運輸走廊,以此加強“古阿姆”成員國與歐洲國家的經濟聯繫。1998年烏茲別克斯坦加入該組織。
喬治亞、烏茲別克斯坦、亞塞拜然正是在退出獨立國協集體安全條約組織之後加入“古阿姆”的。“古阿姆”成員國與俄有些矛盾:格對俄在阿布哈茲問題上的立場不滿意;烏克蘭與俄在邊界劃分、俄黑海艦隊駐烏基地等問題上分歧較大;烏茲別克斯坦是中亞地區與俄矛盾比較大的國家;亞塞拜然不滿俄對亞美尼亞的軍事支持;德涅斯特河左岸領土歸屬及俄駐摩爾多瓦軍隊撤離等問題,也嚴重影響摩俄關係的正常發展。
4國總統簽署了題為《為了民主、穩定和發展》的聲明,明確了“古阿姆”下一階段工作的基本原則,其主要任務是:把“古阿姆”變成一種能夠促進各成員國發展的機制,以此推進成員國的民主化,協調解決地區衝突,聯合實現與歐洲一體化的目標;“古阿姆”願同歐盟、北約、美國以及所有贊同“古阿姆”宗旨的國家和組織建立夥伴關係;“古阿姆”要求俄羅斯儘快從摩格兩國境內撤軍,不要干涉獨立國協其他國家的內部事務等。
烏克蘭媒體評論說,“古阿姆”正在重新煥發活力,成為烏克蘭主導的獨立國協地區核心組織之一。烏還主動牽頭解決摩爾多瓦德涅斯特河問題,並準備向阿布哈茲衝突地區派遣觀察員,公開挑戰俄的傳統地位。有分析認為,“古阿姆”組織的復甦及擴大,標誌著獨立國協地區將出現烏克蘭和俄羅斯兩大“核心”。儘管“古阿姆”成員國表示,“古阿姆”並不針對第三方,不會作獨立國協的“掘墓人”。但事實上,獨立國協在“顏色革命”後已步入解體之路。喬治亞和烏克蘭早已公開質疑獨立國協的發展前景,並一直在推動“古阿姆”向脫離俄羅斯、融入西方的軌道發展。
俄議員、獨立國協國家研究所所長扎圖林認為,“古阿姆”的發展計畫具有明顯的反俄性質,受美國等西方國家左右。俄媒體認為,“古阿姆”“反俄親美”的基調很突出,獨立國協有可能被“一分為二”,烏克蘭要與俄“平分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