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烽燧

古烽燧

古烽燧古代軍事設施。 漢代。 清代。

古烽燧

古烽燧古烽燧

古烽燧古代軍事設施。歷代中央王朝重視邊防,在重要交通道路沿線,烽燧相繼,保留至今的遺蹟不少。

漢代。漢代長城止於疏勒河;以西,不築長城,而“往往起亭”,實為烽燧,因應地理形勢而與長城相呼應、相銜接自樓蘭古城斜向西北居庫魯克山以南,沿孔雀河谷向西至今仍可見漢代烽燧一列:孫基、亞克倫、卡勒泰、西尼爾、脫西克吐爾、脫西克吐爾西、沙魯瓦克、薩其垓、興地山口;更西進入輪台縣境,有喀拉亞、拉依蘇等,彼此相連相續。烽燧均坐落地勢高敞之處,殘高十數米上下不等建築工藝為砂土夾蘆葦與紅柳枝,或土坯夾紅柳枝。視地理形勢差異,彼此間距,稍遠者10千米左右。

古烽燧古烽燧

唐代現存唐代烽燧在吐魯番四周,如連木沁西北戈壁、交河古城南北、大韓溝、烏魯木齊鹽湖北岸;庫車至巴楚間的亞依德梯木、阿克沁、都埃梯木、窮梯木、玉木拉克梯木、柯西梯木及澤梯木等均有唐代遺存。建築用材多為土坯夾紅柳。

清代。自巴里坤至昌吉、瑪納斯一線,保存比較完好。自巴里坤向西,緣天山北麓至木壘、奇台、吉木薩爾、阜康縣境,土墩斷續相連,至昌吉折轉向北,入呼圖壁、瑪納斯縣境,亦可見相關遺蹟。顯示了自巴里坤直抵清朝伊犁將軍駐節地的交通聯絡狀況。古烽燧殘高10米上下,縱剖面呈梯形,採用夯土,夯層間夾小木棍,也有以片石夾土、夾紅柳和蘆葦築成,以就地取材為原則。烽燧遺蹟,不僅顯示著當年的軍事防衛、通訊、聯絡系統,而且可以助益於不同時代交通路線及其變遷的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