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8/b8d/nBnauM3X1YDMzQjMyQDM0YzM2MTM5ATN5gTMwADMwAjMxAzL0AzLxg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老樹為何人所植,長自何年,均無從查考。清光緒時所立古樹碑,也只能載稱:“相傳數朝,年深月逮”。前人也弄不清古櫧生於何年何月了。只是北宋詩人蘇東坡曾邀黃山谷游此賞樹,並留有“遠觀沅陵三渡水,近看太平一棵櫧”的吟唱,這是有據可查的。現在此處附近仍有地名蘇黃溪,就是為紀念他們而命名的。在東坡先生眼中,桃源太平鋪古櫧的靜逸之美,與沅陵三渡水三水匯聚的動態之美,同樣瑰麗壯觀,是一道永恆的風景。詩因樹而詠,樹因人而彰,古櫧承載著深厚的文化積澱。
古櫧樹下,有塊石碑。碑石右角殘損,碑文仍然清晰可見。它清楚地記載了一段與古櫧有關的歷史故事。古櫧近旁,曾住有一戶吉姓人家,他的吊角樓依傍著古櫧。時間久了,古櫧的枝頭不知不覺探進了他的房間。他很是煩惱(山里人將古樹視為妖怪和神靈的化身),掄起斧頭,向巨枝斫去。與他家不遠,住有唐姓人家,兩人素不相合。唐家見有了機會,賣了田產,將吉家告到縣裡。吉家能說會道,反而贏下官司,於是勒石以資紀念。那是光緒十四年(1888)間的事情。古櫧樹下的石碑,記載了事情的全部經過,也記下了清人對古櫧的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