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古斯塔夫·杜雷(Gustave dore)。
杜雷自幼喜愛繪畫,從摹仿報刊上的諷刺幽默畫走上藝術之路。1847年,他不滿16歲就前往巴黎謀生,為《笑》等周刊繪製滑稽可笑的插圖畫。他渴望接受繪畫藝術的專門教育,但難以支付高昂的學費,不得已而浪跡於巴黎街頭,時常出入展覽廳和博物館,在畫欄和報廊面前駐足瀏覽。羅浮宮的美術館是他經常光顧之地,在那裡,憑著非凡的視覺感受力和心理悟性,他汲取了豐厚的藝術營養。
不久,杜雷的父親去世。為了負擔母親和兩個弟弟的生活,他不得不投入各種凡能掙到錢的工作:為當時流行的繪畫期刊、旅行書刊和五花八門的故事報刊繪製命題漫畫。同時他也出版一批畫冊,受到讀書界的矚目。
從1854年起,杜雷開始為世界文學名著繪製木刻插圖,相繼推出《拉伯雷作品集》、《巴爾扎克短篇詼諧小說集》、《神曲》、《大型對開本聖經》、《拉封丹寓言》、《堂吉珂德》等。他在木刻插圖領域如魚得水,悠遊自在,顯示出不可思議的藝術天賦。
隨著他的圖書市場日益擴大,杜雷雇用了越來越多的木刻工人。製做畫稿時,他先用鉛筆和刷子在木版上繪出草圖,再讓工人按其意圖進行雕刻。大致說來,表現日景時,他在白底上留出黑色線條;表現夜景時,則在黑底上刻出白色線條。起初,工人們顯得笨拙無能,常令杜雷氣憤惱怒;合作若干年之後,不少工人技術長進,其中的出色者已能準確理解畫家的意圖,且用刀具嫻熟老練地表達出來。杜雷通常把自己的名字刻在插圖的左下角,同時把刻工的名字刻在右下角。他最得意的刻工是畢散(H.Pisan),本文附錄的“要有光”和“天使向約翰指示新耶路撒冷”就是他的刀工。
杜雷為聖經繪製的系列插圖1865年首版發行於巴黎,輔讀文字為法文。翌年它就被譯成英文,在倫敦出版,當時共收入插圖229幅。隨後幾年,它被譯成幾乎所有歐洲語言和希伯來文,風靡整個基督教世界。嗣後一個多世紀,它在許多國家不斷再版重印,影響力經久不衰。加拿大多佛出版公司匯入從多種渠道蒐集的杜雷聖經插圖總計241幅,於1974年出版《杜雷插圖本聖經》,向世界展示出杜雷聖經插圖的全貌。台灣藝術圖書公司出版的《聖經物語》全面評介了這批插圖,其中《舊約物語》評介139幅,《新約物語》評介102幅。
杜雷以其天才的想像力和卓越的藝術秉賦再現出斑斕多姿的聖經世界。透過他的畫筆和刻刀,人們能走進聖經的家園,看到“肥沃新月形地帶”的幕幕景觀:起伏的山巒、茫茫的曠野、奔騰的河流、茂密的樹林、平靜的湖水和喧囂的大海,以及牧人的帳篷、工匠的房舍、豪華的王宮、莊嚴的聖殿、靜謐的村莊和嘈雜的街市……。也許,天真好奇的兒童還能從中發現一個動物天地,看到可愛的山羊、綿羊、牛、馬、驢、駱駝、狗、獅子、熊、大象,以及大魚和海怪。
透過杜雷的畫筆和刻刀,人們還能走進聖經的歷史,漫步於自上帝創世經以色列民族盛衰沉浮和耶穌傳道,至末日審判和新天新地降臨的歷史長廊,看到一個個各顯風采的聖經人物:亞當、夏娃、該隱、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約瑟、摩西、約書亞、底波拉、雅億、基甸、耶弗他、參孫、路得、掃羅、大衛、所羅門、以利亞、以利沙、阿摩司、以賽亞、彌迦、耶利米、巴錄、以西結、以斯帖、約伯、約拿、但以理、尼希米、以斯拉、多比、猶滴、馬卡比兄弟,以及耶穌、馬利亞、施洗者約翰、十二門徒和聖保羅。隱藏在聖經字裡行間的人物和故事突然間栩栩如生地活躍在讀者眼前了,這是多么令人驚喜之事!
杜雷的繪畫以現實主義為主導風格。他筆下的人物無不洋溢著蓬勃旺盛的生命活力,毫無中世紀繪畫中常見的呆滯目光和萎靡狀態。他的角色往往筋骨強健、膂力過人,給人以積極健康的審美陶冶。即使處理某些超自然對象,比如天使和撒旦,他也把他們設計成凡人模樣,不同之處僅在於他們生有翅膀,撒旦的頭上還長了兩個可惡的角。為了強化其作品的歷史真實感,杜雷十分重視西亞北非的考古成就,常把某些文物的造型帶進繪畫。惟其如此,即使同為王宮,他筆下的埃及、巴比倫、波斯和以色列王宮才各不相同。
杜雷亦精通浪漫主義的想像和誇張,善於表現某些超現實情節或異乎尋常的場景。前者如“雅各的天梯”、“十災擊打埃及”、“以利亞升天”,後者如“參孫與敵人同歸於盡”。在參孫與敵人同歸於盡的畫面中,三根倒塌的巨柱無論直徑還是高度都數倍於站立其間的參孫,二者形成極其強烈的對比,使讀者的心靈產生巨大的震顫。
另外,杜雷還長於巧妙地構圖,懂得疏密相間,將讀者的目光吸引到畫面的焦點上;擅長處理光和影,精通怎樣藉明暗對比抒發情感、表現主題。他的筆法或刀工特別細膩,能使人“一見鍾情”,不必耐心揣摩就認定為精雕細刻的上乘佳品。所有這些,都使杜雷的聖經插圖煥發出激動人心的生命活力,獲得永恆的藝術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