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祥

古德祥

古德祥,教授,男,1936年3月出生於馬來西亞,原籍廣東省梅州市。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1951年在今 梅州市梅縣區瑤上程江中學國中畢業。

1954年梅州樂育中學高中畢業。

1958年畢業於中山大學生物系,留校任教至今。中共黨員(1959年6月入黨)。

1980~1982年在日本名古屋大學研修,1989年到日本九州大學高訪。

1988年1月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曾任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1992~1994)、昆蟲研究所副所長(1984~1996)、教育部食品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1993~2003)、生物防治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兩屆)。《昆蟲學報》編委(1993~2001),《昆蟲知識》編委(1980~2005)榮譽編委(2005~),《蛛形學報》編委(1992~)、《昆蟲天敵》編委(1984~)。廣東省昆蟲學會副秘書長(1977.3~1979.3)、副理事長(1988.3~1992.3),中國昆蟲學會理事(1988~1992)。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委員(2000)、《海峽兩岸昆蟲學名詞》工作委員會委員(2002)。

留東(留日)同學會擔任:理事(1987~2004)、常務理事(1989~2004)、新五屆、新六屆副會長(1992~1998)、新七屆、新八屆會長(1999~2004)、顧 問(2005~)。廣東省對外交流協會理事(2002年7月第三屆至~)。

主講課程

教學方面講授“昆蟲生態學原理與研究方法”、“害蟲生物防治”等課程。

研究方向

長期從事昆蟲生態學、害蟲綜合防治和生物防治研究。

主要貢獻

1973年起在蒲蟄龍院士帶領下,20多年來,承擔了水稻害蟲綜合防治的科研任務;在解決生產問題的同時,進行了害蟲種群動態、稻縱卷葉螟自然種群生命表(25個)和三化螟自然種群生命表(10個)、稻縱卷葉螟計算機管理系統研究;承擔了國家七五、八五攻關專題三化螟的預測與管理模型、水稻主要病蟲害綜合防治專家系統的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稻田害蟲的天敵群落重建的生態學問題”等套用基礎研究。

從多年積累的調查數據分析,闡明了害蟲綜合防治區主要害蟲發生數量下降的原由,以及天敵的作用,首次提出了短期作物節肢動物群落重建的概念,為天敵的保護和持續利用提供理論依據。多年水稻害蟲綜合治理(IPM)的實踐,也為綠色食品開發和農田環境保護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生物防治方面,參加了廣東省林業廳松突圓蚧天敵引進的部分工作,並研究了松突圓蚧的種群動態(組建生命表25個)、松樹-松突圓蚧-花角蚜小蜂相互關係,從生態學角度分析和證實了寄生蜂對松突圓蚧的控制作用。新侵入的花卉害蟲蔗扁蛾的研究,提出了生物防治的新方法。

近十多年參與有機茶、功能食品的研製與開發;近年參加援藏項目冬蟲夏草的研究。

培養了昆蟲生態、數學生態方向的博士生16名;培養了昆蟲生態、數學生態、昆蟲生理生態方向的碩士生20名;指導博士後2名。

主編與合作編寫專著《中國生物防治》《群落重建與害蟲生物防治》《中國稻區蜘蛛群落結構和功能的研究》等8部,發表與合作發表論文210多篇,參加會議的論文40餘篇。

獲獎記錄

“以生物防治為主的水稻害蟲防治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三等獎1項;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和三等獎各1項。列入重大科技成果登記3項。1992年起享受國家特殊津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