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大陸圖

古大陸圖

古大陸圖(paleomap),是能真實反映地史不同時期海陸分布格局的新一代古大陸—古海洋圖。大陸漂移假說可以說明,大陸是不斷的在漂移變化,研究古大陸對於當代地質勘探,以及應對自然,讓人類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古大陸圖一般以全球為研究對象,時間間隔以紀為單元(精度為幾十百萬年),總體上屬於概略圖件的形式。在某些研究較詳細的地區,已經出現以階為單元(精度為幾個百萬年)的更詳細圖件,例如西歐阿爾卑斯造山帶的中—新生代階段、東亞古特提斯造山帶的二疊—三疊紀等,除了表示各個古大陸自身的古地理特徵外,對於已經消失的古海洋內部古地理特徵(如洋脊、洋島、海溝俯衝帶位置和古洋流方向等)也有所再造。

基本信息

簡介

印度洋海底 古大陸印度洋海底 古大陸

20世紀後期起隨著板塊構造研究中多學科方法的相互滲透,人們已經能夠較真實地再造地史不同時期各個古大陸、古海洋的空間分布格局(含古緯度位置)和發展演變過程。因此,古地理研究中傳統上採用以現代地表海陸分布位置作為地理底圖(有人稱為“當今界線的古地理圖”)的方法已經不能滿足科學發展的要求了。隨著古地磁研究的進展和計算機成圖技術在古地理研究中的套用,使新一代古大陸圖編制出來。由於這種類型圖件具有先進的多學科結合滲透內容和生動活潑的可視性表達方式,受到廣泛歡迎,有人稱為“非當今界線古地理圖”。古大陸圖一般以全球為研究對象,時間間隔以紀為單元(精度為幾十百萬年),總體上屬於概略圖 件的形式。

基本概況

在某些研究較詳細的地區,已經出現以階為單元(精度為幾個百萬年)的更詳細圖件,例如西歐阿爾卑斯造山帶的中—新生代階段、東亞古特提斯造山帶的二疊—三疊紀等,除了表示各個古大陸自身的古地理特徵外,對於已經消失的古海洋內部古地理特徵(如洋脊、洋島、海溝俯衝帶位置和古洋流方向等)也有所再造。20世紀末期隨著對南中國海新生代(50百萬年以來)擴張史及其和鄰區板塊構造動力學關係研究的深化,已經出現以每百萬年為單元的連續動畫型古大陸演變系列圖件。上述不同類型的古大陸圖,總體上都能更科學地、形象地反映地表古地理環境的演變過程,這對基礎理論研究、指導油氣勘探工作和加強科普力度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