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轄區
轄古城、中都、井頭、長塅、下增、溜下、青山、苦竹、梁坑、黃泥坪、元坑、南岩、丁黃、元口、黃陂、楊梅溪、馬頭山17個村委會,142個村民小組,2596戶,14708人。歷史沿革
五代時在此築城,名“古城寨”。1949年設第十三區,1956年改古城區,1960年改古城公社,1984年改鄉,1993年建鎮。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總人口14215
男7181
女7034
家庭戶戶數3815
家庭戶總人口(總)13990
家庭戶男7023
家庭戶女6967
0-14歲(總)4236
0-14歲男2166
0-14歲女2070
15-64歲(總)8918
15-64歲男4590
15-64歲女4328
65歲及以上(總)1061
65歲及以上男425
65歲及以上女636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13631
人文歷史
古城暴動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朱德率領紅軍“古城暴動”,在此建立革命根據地。
1929年11月20日(農曆10月22日)晚八時,縣委書記段奮夫、汀西黨委負責人李國玉、直接領導農民暴動隊200餘人,會合古城團防局起義隊伍40餘人舉行暴動,截獲並擊斃國民黨長汀縣長丘耀麗,公安局長郭瑞屏、法官曾冠群、教育局長林永章、舉人張選青、商會會長謝章侯、副會長丘海樓、稅務局長游南軒等。23日,召開民眾大會,成立汀西革命委員會。會上臨時革命法庭公開宣判以上8人極刑。會後,汀西革命委員會帶領農民打土豪、分糧財。發放穀子500多擔。同時暴動隊胡海青(赤衛班長)等人前往汀州向紅四軍報捷,毛澤東、朱德獎給暴動隊15支日造五響蓋子槍和黃鬃馬一匹。在毛委員、朱軍長的關心下,汀西工農武裝不久即發展成擁有數百人,一百餘支槍的汀西遊擊大隊,劉宜輝任大隊長,黃繼烈兼黨代表。
旅遊資源
古驛站地處長汀縣古城鎮閩贛交界處,是古代福建通往江西的重要關卡,是福建的西大門。離此不遠有大小隘嶺,形勢險要。早在宋代這裡就置有驛站,是古代交通驛道的機構,設有驛丞,為傳達、迎送的基層行政長官。古驛站遺址在古城鎮的大隘山凹里,俗稱羅坑隘,建於宋嘉定元年(1280年),明、清均有修葺。現存磚石拱門一座,高3米,內寬2.5米,長5米。拱門頂上昔有珠樓,早已毀,周圍現有幾十間商店、客棧的殘垣痕跡可辨,占地約1.500平方米。出土有清代康熙三年立的界碑殘塊,可惜內容不全,無法考證更多的史料。現存的古異道是河卵石徹成的官道,從山凹一直延伸到古城鎮旁的井頭村。駱道寬3米,長約2公里,是“車馬道”,可容車騎通過。古驛站遺址的發現為研究古代福建省與外省的交通歷史提供了又一見證,具有較高的考證研究價值。
長汀古城,據考在宋代已築有土城,據嶺守隘,自古扎有兵營,“古城”得名於此。又據考唐代時由曲江(廣東韶關)經贛州至汀州的驛道,就是從古城通過的。所以歷來古城是軍事要衝與閩贛邊陲的貿易集鎮。
1990年長汀縣古城鎮古驛站被列為第三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