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古勞茶因產地而得名,是廣東省的歷史名茶。始於何朝何年,眾說紛紜,沒有明確的
結論。相傳,唐末詩人曹松守居西樵山,引入浙江長興顧渚茶種于山中。古勞墟與西樵山隔水相望,且有宜茶山區,山區多為客家移民,喜歡植茶。由此推測,可能在宋、元年間,由西樵山引種茶樹逐漸發展而來,至今約有1600多年歷史。到了清朝乾隆至道光年間(1736—1850年),古勞茶生產已進入全盛時期,“山埠間皆種茶”,近則自海口(古勞北屬南海地)到城(今鶴城),毋論土著、客家多以茶為業”。出現“一望皆茶樹,來往採茶者不絕”的景象。古勞茶產於廣東省高鶴縣古勞鎮的麗水、茶山、麥水、下陸等地。古勞鎮之西有大雲霧山,其南有古兜山,山嶺海拔高約200—400米,最高的“高凹頂”海拔也只有500左右。這裡氣候溫暖,年平均氣溫21.8℃,全年基本無霜,年降雨量達1800毫米左右,江面上的“高山氣候環境”。茶園中楹樹遮蔭,茶地鋪草復蓋,土層深厚,土地肥沃,有機質和礦物質含量豐富,極宜茶樹生長。
歷史
據史書記載,古勞茶山產茶於“宋元時期已現端倪”,而茶山頂的良道坪、大坑坪、永安、七星坑、鑼鼓地、塔磨塘等六條村庒在550年前已開始植茶。茶山具有獨特的自然條件,這是因為西江水從北向南直衝茶山,被石岩頭頂著,使西江水轉向東流,造成茶山露水豐富,適宜植茶。麗水石岩頭一帶的山地就特
別濕潤,故種出的茶甘爽、醇和,有翠岩、龍芽、雪菊、銀針等著名品種。翠岩采自石地者為最佳,乾降牌縣誌載有“翠岩味匹武夷而帶芳”,銀針形似壽眉,尖如針,葉背顯露白如銀,葉底青翠,茶湯濃滑芳香。新會人黃炳坤的《憶嶺南》詩中有銀針“香味遠出壽眉數倍”、“久經膾炙人口”之句。雍正10年(1732),鶴山建縣,鶴山茶園不斷發展,道光初年達到鼎盛期。據道光版《鶴山縣誌》稱,古勞茶山、大雁山等地“一望皆茶樹”,出現茶煙萬頃的景象。當年,茶山和山腳的麗水有茶園1000多畝。古勞茶曾通過廣州沙面洋行銷往歐美、澳大利亞,香飄萬里,名揚五洲。那時,華僑、港澳同胞回鄉探親,臨走時總是喜歡帶點銀針回去,送給親友,共享家鄉特產風味。抗日戰爭爆發,鶴山茶業開始衰落,許多茶園荒蕪,1937年古勞茶山、麗水的茶園僅存448畝,產量301擔。建國後,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茶葉供不應求,古勞茶開始復甦,那時各地出現一些以龍眼葉、鬼燈籠等製成的假茶,嚴重影響鶴山茶的聲譽,造成大量茶葉積壓滯銷,打擊了茶農的積極性,茶山村不少茶農不得已改種經濟效益好的素馨花,也因為這緣故,至今僅餘百畝左右茶園,往日“一望皆茶樹”景象不復存在。
分類
古勞茶主要有“古勞茶”和“古勞銀針”兩個品類。古勞銀針為古勞茶的珍品,以麗水所產的“翠岩銀針”品質最佳。銀針茶早在清初(公元1644—1735年)已負盛名,當時流傳著“真好采,嫁麗水”的歌謠。到了光緒年間(19世紀70年代),古勞茶已瀕臨破產, 銀針茶几乎失傳。直至本世紀50年代後,這一古老的歷史名茶才獲得重生,煥發出它的青春。
採摘技術
古勞茶采自當地的古勞茶樹,古勞茶樹分青芽型和紅芽型兩種類型。前者稱青蕊,後者稱紅蕊。紅芽型鮮葉製成的古勞茶香低,青芽型鮮葉製成的古勞茶香氣清高。古勞銀針多採用青芽型鮮葉加工而成。銀針茶據品質的優次分為高級古勞銀針、普通古勞銀針和古勞青茶三個花色品種,高級古勞銀針又稱雀舌茶,采於春分前後,採摘標準為一芽一葉初展,芽葉長度 1.5~2.0厘米,芽色黃綠,茸毛多,稱之“雪谷芽”;普通古勞銀針采於清明前後,採摘標準為一芽二葉初展,色澤深綠,稱之黑蕊;古勞青茶採摘標準為一芽二、三葉,稱之 “劈蕊”。
製作工序
綜述
古勞銀針為手工炒制。主要工藝分攤青、 殺青、搓揉、烚炒、焙乾五道工序。
攤青
目的是散發芽葉的表面水分。經過短時薄攤,表面水喪失後再行殺青。
殺青
當鍋溫150~200℃時,投入700克左右攤青葉,以揚炒為主。當葉質柔軟,葉面光澤消失,折梗不斷時,起鍋攤涼。
搓揉烚炒
在鍋內進行。目的是做形和蒸發水分。當鍋溫80℃左右,投入攤涼葉700克左右,將茶葉置於兩手掌間,自上而下輕揉、輕搓,邊蒸發水分,邊將茶葉搓緊、搓直、搓圓。手勢用力由輕到重。當茶條圓直形似針,茸毫顯露,含水量為30~35%,降低 鍋溫至50~60℃進行烚乾。烚乾時手勢應輕,保持芽葉完整。當形狀固定並發出沙沙響聲時進入焙乾過程。焙乾可以直接在鍋內烤乾,也可起鍋在烘籠內烘至足乾。
製作特點
歷史上經炒揉好的古勞毛茶,放入溫度高達300℃以上的滾筒中滾炒。當茶葉發出焦香味,手搓即成葉屑時為宜。正如《桐君錄》中所說的“取為屑茶飲”。古勞茶因具有獨特的高火香味,故又稱之“火花香茶”。具有頭泡火氣味,二泡糖香生,三泡神怡然,再泡味尚醇的特色。元代耶律楚材稱頌嶺南茶詩道:“高人惠我嶺南茶,爛嘗飛花雪沒車,玉屑三甌烹嫩蕊,青旗一葉碾新芽。”古勞銀針的品質特點是條索緊結圓直如針,色澤銀灰顯毫,香氣高純持久,滋味醇和回甘,湯色綠而明亮,葉底細嫩勻整。
檔次
高級古勞銀針
又稱“ 雀舌茶”。於3月下旬至4月上旬采一芽一葉初展製成。形似長針狀,毫顯。上旬至中旬開採一芽二葉初展鮮葉製成。形狀似圓鉤形,色深綠,稍顯毫,屬炒青綠茶。
普通古勞銀針
俗稱“豆豉粒”。於4月上旬至中旬開採一芽二葉初展鮮葉製成。形狀似圓鉤形,色深綠,稍顯毫,屬炒青綠茶。製法是鮮葉先經攤放,表面水乾後進行殺青,鍋溫控制在180℃左右,一手執小帚,一手執小竹箕,頻頻揚炒,直到殺青適度。殺青葉用雙手搓揉,當含水量在60%左右時,即在鍋內烚炒,手勢宜輕,免損毫尖。九成乾後將炒乾葉攤於鍋上,低溫慢烤至足乾(或用焙籠焙乾)。
低級古勞茶
屬烘 青茶,形狀圓緊,色青綠帶褐。采一芽二、三葉初展鮮葉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