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刻書跋前集

《古刻書跋前集[1]》,不分卷。 僅從前集看,跋語短則10餘字,長也不過百餘,篇幅雖不多,卻是一部很有價值的資料書。 編者既是收藏家,又是文獻目錄學家,故所據藏本古老精善,且編纂方式注重傳遞原刻風貌。

古刻書跋前集

《古刻書跋前集[1]》,不分卷。日本近藤守重、栗原信充輯,日本仁孝文政已卯(日本仁孝天皇文政二年,1819年)刻本。每半頁行、字數不等,白口,四周單欄,無界行。版框21.2cm×15cm。1冊1函。扉頁貼有楊守敬小像,卷端鈐“楊守敬印”、“星吾海外訪得秘笈”等印記,為楊氏觀海堂舊藏。書前有栗原信充的《古刻書跋附言〉,大意為二人雅好古刻本,凡觸目者或影抄或購求,日久積多,偶查閱其刊刻時間,前後翻檢甚勞,因此抄出題跋以便於批閱考索。又慮及書跋可以為古刻之左券,拙手傳寫必有謬誤,進而刻此書以示同好。是編所錄題跋依次為:貞應二年(日本後堀河天皇年號,1223年)《大般若經》,嘉禎二年(日本四條天皇年號,1236年)《阿彌陀經》、《普門品》,嘉禎三年(1237年)《金剛壽命陀羅尼經》,弘安二年(日本後宇多天皇年號,1279年)《大日經疏》,某年《法華經三大部》,弘安十年(1287年)《傳法正宗記》,正安四年(日本後二條天皇年號,1302年)《御請來目錄》、《觀無量壽經》,正和二年(日本花園天皇年號,1313年)《虛堂新添》,正中元年(日本後醍醐天皇年號,1324年)《詩人玉屑》,嘉歷三年(日本後醍醐天皇年號,1328年)《圜悟錄》,嘉歷四年(1329年)《臨濟錄》,歷應二年(日本光明天皇年號,1339年)《首楞嚴義疏注經》,歷應四年(1341年)《圜悟錄》,貞和二年(日本光明、崇光天皇年號,1346年)《雲臥紀談》,貞和三年(1347年)《雪峰外集》,貞和四年(1348年)《景德傳燈錄》,總計18種。書前注“前集”,說明編者有再續之意,但不知是否續成。僅從前集看,跋語短則10餘字,長也不過百餘,篇幅雖不多,卻是一部很有價值的資料書。編者既是收藏家,又是文獻目錄學家,故所據藏本古老精善,且編纂方式注重傳遞原刻風貌。各篇跋語字型風格不一,或大或小,楷體為主,兼雜行草。正文首頁題名旁有“原版選擇集”字樣,系依原版手摹上版,相當於早期的“書影”,兼有法書之神韻,足供細細觀覽。跋語內容涉及版刻的起止時間、版刻過程、原委、藏版地點、捐資人及校印過程。所收藏本最早的刻於日本後堀河天皇貞應二年,最晚的鐫於崇光天皇貞和四年,時間跨度百餘年,對應於中歷為南宋至元代,西曆為1223-1348年,均屬早期日刻漢籍的珍貴資料。所錄18種文獻的內容,除詩話總集《詩人玉屑》外,其餘均為佛教書籍,包括常用的重要佛典、佛僧語錄和求法目錄,反映出唐、宋時期日本全方位接受中國文化的歷史信息,可證中國佛典對日本佛教創宗立派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在中國佛教日本化的進程中所產生的深刻影響。1932年何澄一編《故宮所藏觀海堂書目》著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