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茶樹採摘

Evolution tea ”明代許次紓《茶疏》:“往日無有秋日摘茶者,近乃有之。

Evolution on the plucking of tea plant
占代採茶作藥時,並無採摘技術。後採茶作飲,成為商品,採摘逐漸為先民認識。東晉郭璞《爾雅》:“今呼早采者為茶,晚取者為茗,一名瞧。”唐代陸羽《茶經》:“凡採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間。”當時僅采春、夏茶,並強調“其日有雨不採,晴有雲不採,晴,采之。”采秋茶有載,宋代蘇轍《論蜀茶五害狀》:“園戶例收晚茶,渭之秋老黃茶。”至明代,采秋茶已較普遍。明代程用賓《茶錄》:“問茶之勝,貴知采候。太早其神未全,太遲其精復渙。前穀雨五日問者為上,後穀雨五日間者次之,再五日者再次之,又再五日者又再次之。白露之采,鑒其新香;長夏之采,適足供廚;麥熟之采,無所用之;凌露無雲,采候之上;霽日融和,采候次之;積陰重雨,吾不知其可也。”明代許次紓《茶疏》:“往日無有秋日摘茶者,近乃有之。秋七八月重摘一番,謂之早春,其品甚佳。”清代,采春、夏、秋茶成慣例。清屈大均《廣東新語》:“曹溪茶氣味清甜,歲凡四采,采於清明、寒露者佳。”清代郭柏蒼《閩產錄異》:“武夷採摘以清明後穀雨前為頭春,香濃味厚;立夏後為二春,無香味薄;夏至後為三春,頗香而味薄;至秋,則採為秋露。”採摘標準有載,唐代陸羽《茶經》:“茶之芽者,發於叢薄之上,有三枝、四枝、五枝者,選其中枝穎拔者采焉。”宋代趙佶《大觀茶論》:“凡芽如雀舌穀粒者為斗品,一槍一旗為揀芽,一槍兩旗為次之,余斯為下茶。”清代張振夔文:“摘法,但取其頂尖數葉,須留三四葉,令更抽頂。地暖穀雨可采,地寒則立夏采之。”歷代對茶樹採摘時期、採摘次數、采葉標準等都有記述。
..................................
參考《中國茶葉大辭典》
www.chichaqu.com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