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蘚科
正文
蘚綱真蘚亞綱叢蘚目的 1科。植物體多直立而密集成叢或墊狀生長。高0.5~8厘米,色澤多暗綠、鮮綠或黃綠色,稀呈紅棕色,不分枝或稀少分枝。葉披針形、卵披針形或闊舌形,乾燥時多捲曲;葉邊全緣或具齒,有時背卷或內卷。葉細胞圓卵形、方形或稀呈不規則形,多具粗疣或馬蹄狀疣,稀平滑。孢蒴卵形,橢圓形或圓柱形;無蒴齒或具單層蒴齒,齒片多狹披針形,常具粗疣,直立或鏇扭。染色體數多為n=13,26及其衍生數;泛生牆蘚(見圖)n=60,為苔蘚植物中染色體的最高數。有75屬和1380種。多見於北半球,少數屬種亦分布南半球。中國有34屬和100餘種。 喜著生在向陽多鹼性林地、土壁、岩面及牆上。在極乾燥的場所常生長具白毛尖、葉邊捲曲的屬種。該科部分植物較耐乾寒,分布海拔可達3000~5000米以上的地區。
該科植物土生牆蘚和對齒蘚的化石已發現於 11000年前美國緬因州的地層中。
叢蘚科濕地蘚屬植物對環境的指示作用
摘要:選取Cu、Zn、Cd、Pb等主要重金屬化學元素為營養富集指標,測定河北省邢台縣雲夢山叢蘚科濕地蘚屬植物體內及土壤中的重金屬含量,並對其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叢蘚科濕地蘚屬植物花狀濕地蘚、尖葉濕地蘚、芽胞濕地蘚對Pb、Cu、Cd、Zn有較強的吸收能力;植物體內重金屬元素含量較高,對重金屬具有富集能力,不同植物富集不同重金屬的能力各不相同,且與其生長的基質有一定的相關性。
河北省叢蘚科(Pottiaceae)植物新記錄
摘要:報導了河北省叢蘚科蘚類植物新分布記錄8種:石灰蘚Barbulaehrenbergii(Lor.)Fleisch.,細葉石灰蘚BarbulagracilentaMitt.,四川濕地蘚Hyophilasetschwanica(Broth.)HilpexChen,芽胞鏈齒蘚Syntrichiagemmascens(Chen)Zand.,毛尖凹葉蘚Hilpertiascotteri(Zand.&Steere)Zand.,粗疣鏈齒蘚Tortularraucopapillosa(X.J.Li)Zand.,卷葉鏈齒蘚Tortulaatrovirens(Sin.)Lindb.,北方鏈齒蘚Tortulaleucostoma(R.Brown)Hook.etGrev..毛尖凹葉蘚隸屬的凹葉蘚屬(Hilpertia)為河北省新記錄屬.對它們的識別特徵及地理分布做了簡要討論,並根據標本繪製了形態特徵圖. 論文發表 論文寫作發表中國叢蘚科六種植物孢子形態的研究
摘要:本文通過光學顯微鏡和掃描電鏡觀察了叢蘚科(Pottiaceae)六種孢子的形態特徵。在近極薄壁區的有無及形狀、外壁紋飾的細微結構及分布等方面有區別。顯示了同科不同屬(Genus)、種(Species)間的遺傳分化。但六種孢子的形態、大小、外壁厚度等方面具有較大的相似性。從孢粉學角度證實叢蘚科可能是一個自然分類群。從孢粉形態和萌發孔類型上分析,六種叢蘚孢子比泥炭蘚(sphagnum)進化。從孢粉萌發孔演化方面看,與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比較,苔蘚的近極萌發孔是處於原始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