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反腐相聲,是2015年春晚首次出現的反腐題材的語言類節目。這三個作品分別是苗阜、王聲的相聲《這都不是我的》,周煒、武賓的相聲《圈子》和沈騰、馬麗的《投其所好》。
其中,《投其所好》諷刺的是巴結領導的不正之風,講的是單位來了新領導愛打桌球,於是下屬紛紛投其所好,整個單位掀起了一股打桌球之風,最終導致新領導大光其火。
《圈子》則針對“認識不同圈子的人好辦事”這一圈子文化進行批判,其中涉及子女上學要靠圈子、醫院看病要靠圈子等各種社會現象,十分接地氣。
苗阜、王聲的作品《這都不是我的》諷刺力度最強,被外界視為“三十年來諷刺尺度最大”。相聲講的是某領導經不住誘惑收禮之後,又無比糾結為自己找藉口,內容中直接刻畫了行賄的細節,尺度更是大到收錢、收房、收情婦,甚至還暗示情婦懷孕等細節。
創作背景
央視特別定製
2015年春晚要觸碰反腐題材,早在春晚導演的計畫中。苗阜、王聲參加語言類節目一審的作品,並不是如今表演的《這都不是我的》,之所以臨時換作品,正是出於春晚導演組的要求,因此《這都不是我的》可以視作一次央視“定製”的反腐作品。早在2014年10月,央視就向苗阜、王聲定製了這個“反腐”的選題。
紀委提供素材
為了了解官員腐敗的心態和具體細節,苗阜稱,“當時聯繫上陝西省委宣傳部,他們非常配合,問好時間就立馬組織了紀委領導幹部開了座談會,給我們提供了大量真實素材。 ”比如行賄的人怎么送禮、什麼“創意行賄”等等寫到本子裡,這些案例都化在了相聲表演中。“本子都是真實案例演變過來的,但我們不會具體說誰。”面對大量豐富的素材,王聲也操刀寫了兩個相聲本子,除了此次央視春晚的表演以外,將會運用到以後的小劇場表演中。
這次參加央視春晚,也讓兩人真正開始理解了春晚的難處。他們稱,自己做好了挨罵的準備,“不一定是要陰暗面的東西,才能引起大家的共鳴。我們也做好了挨罵的準備,但一定會把老百姓想說的說出來。”彩排前,該作品已經改了多個版本,內容與最初版本有很大不同。
突破禁忌大膽
在央視春晚舞台30多年的歷史上,就相聲節目來說,牛群和馮鞏的《巧立名目》算是最直接諷刺過“領導”這一群體的。因此2015年苗阜這個節目的出現,有評論認為尺度已突破了當年的“領導冒號”。
多年來,春晚舞台上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就是在諷刺某些社會現象是迴避使用“局長”、“科長”這樣的頭銜,而是改用“打擊面”並不那么直接的“經理”、“董事長”說事。而從2月8日的彩排來看,這幾個節目在“敏感辭彙”的使用上頻頻打破所謂的“禁忌”。為了幫助演員寬心,在審查的時候相關負責人曾告訴苗阜、王聲該說就說,不用迴避,實事求是最好。這也讓兩位演員有了更開放包容的心態,最終交出了滿意的作品。
主要演員
2014年看過北京衛視春晚和央視元宵晚會的觀眾可能還記得,苗阜王聲在《滿腹經綸》、《學富五車》表演中一逗一捧,搭配默契,笑料頻出。也是從那時起,他們一夜之間火遍全國。
他倆的搭檔頗為有趣,兩人性格截然相反:苗阜臉黑,外向,說起話來表情豐富,好熱鬧;王聲長得白,內斂,平時一臉嚴肅,喜清靜。但這種搭檔又極為互補,一個在舞台上詼諧地講歪理,一個義正言辭地糾邪說。
此次涉足“反腐”題材,王聲認為與時運相關。“社會發展中,總有現象浮現,以前可能沒有這么多素材供參考,沒人有機會拿到這些素材,所以老先生們沒有從這方面寫。現在我們有這些素材和機會,何樂而不為。”
觀眾評價
雖然題材類型都有突破,但據現場觀眾透露,這三個作品的“笑果”卻並沒有想像得那么好,基本延續了這三個團隊的原有風格和水平,想要達到趙本山、郭德綱等喜劇巨星的水準,則仍有不少差距。
媒體評論
據美國《外交政策》雙月刊網站2015年2月9日報導稱,腐敗問題終於成了喜劇元素。這是因為,中央電視台將在2月18日舉辦一年一度的春節聯歡晚會—預計約有7億觀眾觀看,晚會中的相聲節目有望把腐敗官員作為諷刺對象。這再次表明,中國共產黨決心從毫不留情的反腐運動中獲取宣傳價值。
新華網2015年2月9日評論:把反腐相聲當作央視春晚的亮點,並特彆強調這是春晚史上第二次上演反腐題材相聲,本身就頗能說明問題。相聲的生命在於幽默與諷刺,沒有諷刺就不成其為相聲。作為藝術表現形式之一的相聲作品,本來就是以嬉笑怒罵的方式揭示真相,批評社會醜陋現象。腐敗是當前最受關注的社會話題之一,自當成為相聲作品諷刺與抨擊的對象。而作為相聲藝術重要表演舞台的央視春晚,若數十年來幾乎未曾涉足反腐題材,這或許不是相聲藝術的遺憾,而是春晚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