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情報(英語:Counterintelligence,CI),亦可譯為反間諜。[1]本為軍事術語,系情報工作之一環,無論平時戰時,反情報在偵破、防止與制壓敵方間諜破壞、顛覆與其情報活動或減低其效能之一切措施,以確保我軍之安全。[2]在現代,也將用於對付商業間諜的作為稱為反情報。
反情報屬於“守勢情報”,即被動防禦的情報作為。雖然屬於反制行動,但在執行時,也必須採取積極手段以達成目標,所以反情報工作與情報工作是一體兩面。一個強大的反情報網,可以有效保護國家情報不致外泄,對於國家安全有相當助益。
情報收集與反情報有如矛與盾,而情報工作又具有高度機密性;在過去的時代,反情報工作人員也常被統治者利用為消滅政敵的工具,執行反情報時常有非法手段與侵犯人權的舉措;現代的法治國家,多會以立法規範情報工作人員的許可權,或者加以分拆為若干小部門,以避免其逾越。
一些國家也會把反恐歸類在反情報之中,因為恐怖行動亦有可能危害到國家安全。
歷史
最早的反情報概念,可追溯到中國的《孫子兵法》。其中《用間篇第十三》,提出了因間、內間、反間、死間、生間等說法;馬陵之戰時,孫臏以減灶的假情報誘敵,就是反情報工作的其中一種辦法,也是目前已知最早載於史書的反情報工作。
1957年間,美國正式對反情報提出系統性的概念,並將相關作為加以論述分類,此後,反情報概念的重要性在各國逐漸加深。
基本功能
藉由公開或秘密來源,評估他國對本國的情報活動。
對叛變者的評估。
蒐集或研究他國的情報組織或人員行動。
向對本國有敵意的人員或組織,進行“干擾”,或“抵銷”其行動。
著名的反情報單位
世界上大部分的情治單位都設有反情報單位,但有些國家(如美國、俄羅斯等)也會設立專責反情報工作的機構。
以色列-以色列國家安全局、以色列情報及特殊使命局
美國-聯邦調查局、海軍犯罪調查局、CIA等。
俄羅斯-俄羅斯聯邦安全局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部
台灣-反情報總隊(現被重定向至台灣政戰)。原於2001年間,因實施精實案裁撤;後因台灣軍官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泄密案件頻發,於2013年恢復設定。
澳大利亞-澳洲安全情報組織
英國-英國安全局
加拿大-加拿大國家安全情報局
捷克-安全情報服務
法國-法國國土情報監測部門
德國-德國聯邦憲法維護廳
印度-印度情報局
伊朗-伊朗情報與國家安全部
日本-公安調查廳
紐西蘭-紐西蘭安全情報局
巴基斯坦-三軍情報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