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主流文化

反主流文化

反主流文化(簡稱“反文化”)指與占主導地位的文化抗爭的文化,具體講,是指的是當代最西方社會中所產生的與傳統的西方社會理性文化發生衝突矛盾的各種現代文化。

基本信息

釋義

60年代 美國嬉皮士60年代 美國嬉皮士

20世紀西方資本主義在社會、經濟和文化方面出現了極大的動盪,大規模的生產和消費不僅破壞了人和自然的關係也造成了人際和人與社會的危機和危機意識,並直接威脅到了傳統的意識形態和價值體系,從而導致了一股強大的反對遵從資本主義理性文化道德法規及文化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的浪潮,這種對立的文化浪潮被稱為反主流文化。

美國社會學家貝爾評價說:“反主流文化是生活方式的一次革命,它主張對刺激的追求、對幻想的探索,以免於約束的名義追求各種形式的樂趣。它自稱敢作敢為和反對資產階級社會。

美國的反主流文化運動(Counter-cultureMovement)主要指對美國主流文化的反叛與背離,其主體是青年,又稱青年文化運動。指同資本主義美國的傳統的政治制度、意識形態(包括文化、道德宗教、倫理觀念)相對立而言的一種文化形式,是在反主流社會文化的共同目標下,由各種力量組成的聯合勢力。其共同點是對傳統文化採取不妥協主義。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的歷史學教授TheodoreRoszak將“反文化”歸結為60年代發生在美國社會政治、文化領域的一切青年人抗議運動,“既包括校園民主運動、婦女解放運動、黑人民權運動、反戰和平運動、環境保護運動、同性戀者權利運動等方面的政治‘革命’,也包括搖滾樂、性解放、吸毒、嬉皮文化及神秘主義和自我主義的復興等方面的文化‘革命’”。反文化運動所到之處,以強調工作、清醒、儉省、節慾為人生態度的美國新教倫理和清教精神都受到了強烈的衝擊和批判。他們試圖通過各種反叛活動表達對主流文化、現存制度的不滿,對婦女、少數民族處境的同情,以及對和平生活的嚮往。

興起過程

20世紀60年代中後期,資本主義的物質與政治危機漸浮表面,戰後的黃金時代接近尾聲。與此同時,作為波普時代主角的年輕人掀起席捲全球的反文化運動(counterculturemovement)1960年代中後期發生了許多重大事件,比如,越戰、古巴英雄切·格瓦拉(CheGuevara,1928-1967)的被殺害、黑人解放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MartinLutherKing,1929-1968)的遇刺、蘇聯的赤化捷克,等等。所有這些,在因失業率增高、貧困階層擴大而導致的絕望與沮喪中,在對保守政府無法容忍的憤怒情緒中,猶如一顆又一顆的燃氣彈。當局借著電視媒體向觀眾製造輿論的同時,學生自己也走上街頭髮表言論。各種大規模遊行,以及在警察與大學生之間上演的尖銳衝突成為重大新聞事件。此外,媒體還迷上了對極端藝術行為和搖滾音樂會的表演與騷動的報導,在當時的搖滾音樂會上,吉他常被打得粉碎,美國國旗常被焚毀。所有這一切,顯示了反文化運動摧毀一切的力量,這場運動在1968年巴黎的五月事件中推演至頂點。主導反文化運動的中產階級年輕人渴望掙脫一切傳統桎梏,通常被稱為嬉皮士。而看來似乎是,最能夠打破國家、父母、鄰里加諸人類身上的限制、法律與習俗的,莫過於性與毒品

代表人物

精神領袖

赫伯特.馬爾庫塞、C.賴特.米爾斯、保羅.古德曼、威廉.威廉斯等

代表作

《愛欲與文明》、《單面人》

運動團體

新左派(NewLeft)

一切不同於老左派並與之對立的左派團體。反主流文化運動的激進政治成分,主要關心社會問題,如反戰、種族歧視、民主自由等。

主要組織:

“學生爭取民主社會組織”StudentsforaDemocraticSociety(SDS)

“學生非暴力協調委員會”theStudentforNon-violentCoordinatingCommittee(SNCC)、

“黑豹黨”(BP)、“氣象員派”theWeathermen

《休倫港宣言》(1962年)

自由言論運動FreeSpeechMovement 伯克利加州大學1964年9-11月

反對越南戰爭運動Anti-WarMovement

嬉皮士(Hippies)

主要以“新穎”的生活方式與傳統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相對抗。

嬉皮士們反抗舊傳統的一種形式,具有烏托邦色彩的新型家庭生活方式。最著名的群居村:紐約東村、舊金山的哈希伯里、洛杉磯的日落地帶。

運動產物

反文化文學

肯·凱西被譽為反文化宗師,他以一家精神病院做兼職的親身經歷為基礎創作的小說《飛越瘋人院》,講述了一個意外闖入精神病院、天生桀驁不遜的無賴麥克默菲帶領眾病友同醫院機械、專制的護士長雷徹德之間的衝突和鬥爭。在小說中,肯·凱西顛覆了傳統意義上的無賴、印第安人、女性和黑人形象。這幾類曾被主流社會排斥在外的邊緣化群體在瘋人院——這一20世紀60年代美國社會的縮微舞台上紛紛粉墨登場,大放異彩。

反文化電影

畢業生

反文化設計

設計以這樣或那樣的形式被捲入其中。就視覺傳達而言,在此起彼伏的喧鬧聲里,不僅出現了與毒品文化相關的迷幻式風格,而且關注國際大事的態度、抗議主流文化的激情,也為視覺傳達領域提供了在日益成為經典的現代主義視覺傳達手段之外的另一種發展途徑,其遺風延至今日,似斷未絕。義大利設計在反文化運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首先是出現一批充滿創造力的天才設計師,以激動人心的方式參與和推動波普藝術與設計浪潮。但更重要的是,一些義大利前衛設計師和設計團體領導了一場反理性的設計運動,其作品充滿激進色彩,明確提倡“壞品味”,而通過歷史風格的復興,折衷主義與波普風格的糅合,破壞和顛覆與現代主義設計風格相適應的美學和道德標準,以及所謂的“好品味”。一般將其設計實踐統稱為“激進設計或“反設計”。這場運動所包含的革命性意義已經遠遠超過一般風格上的創新,它本身是延綿至今的後現代主義全球性設計浪潮的一部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