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格主義

及格主義

“南橋談教育”之《及格主義》,繼續從中美教育比較入手,用一種開闊的教育眼光去看待長大成人這件事。 名家評論在中國,教育問題是關注人數最多的話題;在中國,教育問題也是最令人絕望的話題。 因為他是父親,不是中國的教育官員,一心想讓自己的孩子成人,而不是一定要讓自己的孩子成才。

基本信息

作者: 方柏林

出版社: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副標題: 南橋談教育系列之二
出版年: 2013-6-30
定價: 29.80元
ISBN: 9787567507920

編輯推薦

當越來越多的中國父母將目光投向國外,尋求接受西方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反思甚至擯棄中國傳統的養育思想之時,“虎媽”——耶魯教授蔡美兒用中國式教育獲得美國式成功的故事又讓這些中國父母陷入矛盾之中。孩子到底要如何培養?家長能否從美國教育和中國教育里各取所需?留學海外、教育移民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嗎?“美國教育臥底”方柏林利用自己身為美國基礎教育里的家長和美國高等教育中的教工帶來的便利,從日常教育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入手,析出中美教育里可以彼此借鑑的地方。說到底,在這個信息過剩,各種教育方法滿天飛的時代,更重要的還是對孩子成長環境的建構。

內容介紹

教育完美主義讓很多中國孩子不敢傾聽內心的聲音。他們早期十分優秀,長大後卻成了交往笨拙的人,同事關係和家庭關係處理不來,在社會攀比氛圍下情緒低落。孩子贏在了起點,卻輸掉了終點。而倘若孩子能夠心態輕鬆地去做各種有益的嘗試,擁有對生活全方位的欣賞,他的人生會快樂很多。那么,如 何調整心態,去做哪些嘗試?美國教育界又是如何在反省中自我糾正,和孩子一起進步?“南橋談教育”之《及格主義》,繼續從中美教育比較入手,用一種開闊的教育眼光去看待長大成人這件事。
“南橋談教育系列:
第一本為《知識不是力量》,第二本為《及格主義》。

名家評論

在中國,教育問題是關注人數最多的話題;在中國,教育問題也是最令人絕望的話題。南橋有理性,有見識,也很有耐心,掰開了,揉碎了,講的都是共識和常識。因為他是父親,不是中國的教育官員,一心想讓自己的孩子成人,而不是一定要讓自己的孩子成才。
——徐曉(《半生為人》的作者、作家、財新傳媒首席文化編輯)
南橋是一位深受尊重的教育者、作者和譯者,他生活在美國,充分利用了他在這裡的生活體驗。不論作為一個學者或是父親,他總有獨到眼光,讓人從多重視角去理解美國文化。南橋的判斷力敏銳,故而其視點也不同一般。交往接觸之中,他心態開明,心底良善,這也使得他的觀點充滿關切,且趣味盎然。
——埃達維娜·彭達維斯博士(作家、詩人、特殊稟賦教育教授)
南橋真正理解中美教育的本質和異同。他的隨筆匯集了東西方文化的精華,在詼諧幽默中蘊含了真知灼見和一顆赤誠之心。
——雷靜博士(雪城大學教育學院教授,《亞洲教育手冊》的作者)
常寫專欄的人中,徐賁和南橋的文章我比較願意仔細讀,前者是成名學者不論,後者很年輕、觀點也不盡成熟,但那種閒適、自信但不壓迫人的風格看起來比較舒服。
——安替(哈佛大學尼曼學者,專欄作家)

書籍目錄

上篇 接點地氣好成人
很多中國孩子早期十分優秀,最後卻往往成了“交往笨拙”的人,並不快樂,這一點反映在同事關係也反映在家庭關係當中。換言之,獲得“虎媽”宣揚的那種“成功”之後,又能怎樣呢?小孩子贏在了起點,卻輸掉了終點。而倘若他能夠心態輕鬆地尋找自己的樂趣,擁有對生活全方位的欣賞,這種快樂就是奪不走的。
紙糊的“虎媽”
“拼爹”時代說教育
讀書有什麼用
一瓶牛奶的八種職能
走出胡蘿蔔和大棒式的激勵
教育不是越多越早越好
“人牆”父母的危害
課外活動並非韓信點兵
從體育教育到健康生活
苦逼的教育
常識的多元
從小開始學習對付網路欺凌
直面苦難
吃生活
接點地氣好成人
美國大學對華“擴招”
專業不是死胡同
中篇 直擊他鄉的教育
有天早高峰,一群野火雞跑出來添亂。它們優哉游哉地過著學校門口的馬路,大家只得停下來,等這群火雞走過。那一刻,學校附近這一小片土地上,有打著“停”字標誌守在路上看護孩子的值班老師,有井井有條送學生上學的一輛輛校車,有小心翼翼緩慢駛過的過路車輛,還有這么一群充滿安全感的火雞。……孩子們有免於暴力的權利,也有免於恐懼的權利,二者都是成人對於孩子的義務。
捶打美國教育
衰而不敗的美國教育
美國學校如何對付問題兒童
美國學校的學生接送管理
校園槍擊案後的安全和安全感
開著卡車去哈佛
新學年的搞怪開場
及格主義
尋槍
一台垂而不死的答題卡閱讀器
國中的一天
美國課本和中國課本里的獅子
一千個蒙娜麗莎
美國小孩怎么寫作文
美國暑期作業
蕾切爾的挑戰
下篇 重新想像教育
其實教育有沒有用或許應該放在測評的問題下來看。你評估一個人,一個學生,究竟是要榨出他皮袍下的IQ來,還是根據多元智慧型說去了解他的獨特稟賦?如果測評體系不去改,那么教學過程本身的改革,又能走出多遠?
人本思維是教育的根本
教育應屬財政最大的優先
博物館的首要任務
重新想像教育
大學能不能辦小點
學歷門能否催生用人“硬指標”的“軟著陸”
加快開放學術成果資料庫
社會攀比的教育淵源
素質教育的素質赤字
亞裔學生是數學天才還是數學呆子
教育是一生的功課:與財新網的訪談(附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