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原文
又呈吳郎
作者:杜甫
堂前撲棗任西鄰, 無食無兒一婦人。
不為困窮寧有此? 只緣恐懼轉須親。
即防遠客雖多事, 便插疏籬卻甚真。
已訴徵求貧到骨, 正思戎馬淚盈巾。
創作背景
草堂前有幾棵棗樹,西鄰的一個寡婦常來打棗,杜甫從不干涉。後來,杜甫把草堂讓給一位姓吳的親戚(即詩中吳郎),他自己搬到離草堂十幾里路遠的東屯去。不料這姓吳的一來就在草堂插上籬笆,禁止打棗。寡婦向杜甫訴苦,杜甫便寫此詩去勸告吳郎。
以前杜甫寫過一首《簡吳郎司法》,所以此詩題作《又呈吳郎》。吳郎的年輩要比杜甫小,杜甫不說“又簡吳郎”,而有意地用了“呈”這個似乎和對方身份不大相稱的敬詞,這是讓吳郎易於接受。
作品譯文
任由那個鄰居來我們家草堂打棗,她是沒有飯吃沒有子女的一位寡婦。
若不是因為窮困她怎么會做這樣的事情?正因為她恐懼所以要顯得和藹可親。
那貧婦人見換了新主人就以為是防著她雖屬多心,但您來了就插上稀疏的籬笆卻好像是太認真。
貧婦人已經訴說過了因為賦稅的徵求而一貧如洗,我由此聯想到現在戰亂不息帶給百姓的災難,眼淚打濕了衣襟。
詩歌賞析
這首詩的人民性是強烈而鮮明的,在通常用來歌功頌德以“高華典雅”為特徵的七言律詩中,尤其值得重視。詩的藝術表現方面也很有特點。首先是現身說法,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啟發對方,用顛撲不破的道理來點醒對方,最後還用自己的眼淚來感動對方,儘可能地避免抽象的說教,措詞委婉,入情入理
譯文任由那個鄰居來我們家草堂打棗,她是沒有飯吃沒有子女的一位寡婦。不是因為窮困怎么會做這樣的事情,反過來正因為怕她恐懼卻要顯得可親。那貧婦人見換了新主人就防著您雖屬多心,但您來了就插上稀疏的籬笆卻好像是太認真。貧婦人已經訴說過了因為賦稅的徵求而一貧如洗,我由此聯想到現在戰亂不息帶給百姓的災難而眼淚打濕了衣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