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性急性腎小球腎炎

概述

原發性急性腎小球腎炎是腎臟首次發生免疫性損傷,並以突發血尿、蛋白尿、水腫、高血壓和/或有少尿及氮質血症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疾病,又稱急性腎炎綜合徵。病因多種多樣,以鏈球菌感染後發病最常見。

病理

大多數患者腎小球呈內皮細胞、系膜細胞瀰漫性急性增殖,少數以滲出病變為主,另有少部分呈系膜、毛細血管型病變(膜一增殖型病變),嚴重時增生的系膜可將腎小球分隔成小葉狀。偶有球囊新月體形成。電鏡可見上皮下電子緻密物呈駝峰狀沉積,為本病的特徵。但這一變化消失較快,發病三個月後即不易見到,這些沉積物多在上皮側,有時在內皮下。免疫螢光檢查,內含有免疫球蛋白,主要是IgG、IgM、IgA也可見到,同時也可有C3沉積,有時尚可見到鏈球菌抗原在系膜區沉積物中。

發病機理

急性腎小球腎炎不是病因直接對腎小球的損害,而是病因作為抗原所導致的一種免疫性疾病。現以鏈球菌感染後急性腎小球腎炎為例,加以說明。

當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後,鏈球菌體作為抗原,刺激機體B淋巴細胞產生相應抗體;當抗原稍多於抗體,可形成可溶性循環免疫複合物,而沉積於腎小球內皮下面致腎炎。有人認為鏈球菌胞膜抗原與腎小球基底膜間有交叉抗原反應性,即鏈球菌胞膜的相應抗體,亦可與腎小球基底膜相結合,由此激活補體系統,誘集白細胞,促使血小板釋放第3因子及氧自由基的產生,使腎小球內發生瀰漫性炎症。

此外,一些非免疫因素參與了腎炎的發病過程:如①激肽釋放酶可使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腎小球蛋白濾過增高,尿蛋白排出量增多。②前列腺素可影響腎小球毛細血管通透性。③血小板激活因子可誘導陽離子蛋白在腎小球沉積,促進尿蛋白排出增加,但腎炎的發病機理並不完全清楚,尚需進一步探討。

臨床表現

一、前驅症狀 病前1-3周多有呼吸道或皮膚感染史,如急性咽炎、扁桃體炎、齒齦膿腫、猩紅熱、水痘、麻疹、皮膚膿皰疹等,部分患者可無前驅症狀。

二、血尿 肉眼血尿常為首發症狀之一(約占40-70%),尿色深呈混濁棕紅色或洗肉水樣,一般在數天內消失,也可持續1-2周才轉為鏡下血尿,鏡下血尿多在6個月內消失,也可持續1-3年才消失。

三、浮腫及少尿 以浮腫作為首發症狀者約占70%,浮腫多出現於面部、眼瞼。眼瞼、面部浮腫及蒼白,呈現所謂腎炎面容。浮腫也可波及下肢,嚴重時有胸、腹水及心包積液。少尿與浮腫同時出現,起病時尿量較平時少,每日尿量可少於400ml,並隨浮腫加重而尿量愈減少,個別患者可無尿。浮腫的發生是由於病變腎臟小球濾過率減少,而腎小管對水、鈉重吸收功能尚好(即球一管失衡),引起水、鈉瀦溜;另因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漿內水份滲向組織間隙;腎臟缺血,腎素分泌增加,通過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亦可導致水鈉瀦溜。多數患者浮腫可隨病情好轉而消退。

四、高血壓 血壓可自輕度至中度增高,一般成人為20~21.3/12~14.7kpa,隨尿量增多,血壓逐漸趨於正常,一般持續2-4周。少數患者可因血壓急劇升高(>26.7/17.3kpa)而致高血壓腦病或左心衰竭,血壓升高主要與水、鈉瀦溜,腎素分泌增加,前列腺素分泌減少有關。

五、神經系統症狀 主要為頭痛、噁心、嘔吐、失眠、思維遲鈍;重者可有視力障礙,甚至出現黑蒙、昏迷、抽搐,這多與血壓升高及水、鈉瀦溜有關。

實驗室檢查

一、尿常規 ①蛋白尿為本病的特點,尿蛋白含量不一,一般1-3g/24h,(尿蛋白定性+——+++),數周后尿蛋白逐漸減少,維持在少量~+,多在一年轉陰或極微量。②鏡下血尿紅細胞形態多皺縮,邊緣不整或呈多形性,此由於腎小球毛細血管壁受損,紅細胞通過腎小球毛細血管基膜裂隙時發生變形,也與腎小管內的高滲環境有關。紅細胞管型存在更有助於急性腎炎的診斷。此外,可見顆粒管型,秀明管型及白細胞,數量較少,無膿細胞。③尿比重高,多在1.020以上,主要是球一管功能失衡的緣故。

二、血常規 血紅蛋白可有短暫輕度下降,與血液稀釋有關,在無感染灶情況下白細胞計數及分類正常。

三、腎功能 大多數患者腎功能無異常,但可有一過性腎小球濾過功能降低,出現短暫氮質血症。常隨尿量增多逐漸恢復正常。個別病例因病情嚴重,可出現腎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

四、血電解質 電解質紊亂少見,在少尿時,二氧化碳結合力可輕度降低,血鉀濃度輕度增加及稀釋性低血鈉,此現象隨利尿開始迅速恢復正常。

五、血清補體濃度 80-95%患者在起病後2周內可有血清總補體及C3降低,4周后開始復升,6-8周恢復到正常水平。

六、抗鏈球菌溶血素“0”增高 提示有鏈球菌感染史,在鏈球菌感染後1-3周開始增加,3-5周達峰值,繼之逐漸降低,約50%患者在半年內恢復正常,鏈球菌感染後急性腎炎70-90%抗鏈球菌溶血素“O”效價升高。

七、尿纖維蛋白降解產物(Fibrindegradation products ,FDP)尿中FDP測定反映腎小血管內凝血及纖溶作用。正常尿內FDP<2mg/L(2ug/ml),腎炎時尿FDP值增高。

八、其它 可有抗脫氧核糖核酸抗體,透明質酸酶抗體及血清免疫複合物陽性,血沉增速。

診斷

急性腎小球腎炎根據有先驅感染史,浮腫、血尿、同時伴高血壓和蛋白尿,診斷並不困難。急性期多有抗鏈球菌溶血素“0”效價增高,血清補體濃度下降,尿中FDP含量增高等更有助於診斷。

個別患者有以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或高血壓腦病為起初症狀,或病初只有水腫及高血壓而僅有輕微或無尿常規改變,對不典型病例應詳細詢問病史,系統查體結合化驗綜合分析,才能避免誤診,對臨床診斷困難者,必要時做腎活檢方能確診。

鑑別診斷

一、熱性蛋白尿 在急性感染髮熱期間,病人可出現蛋白尿、管型尿或鏡下血尿,極易與不典型或輕型急性腎小球腎炎相混淆。但熱性蛋白尿沒有潛伏期的階段,無水腫及高血壓,熱退後尿常規迅速恢復正常。

二、慢性腎小球腎炎急性發作 慢性腎小球腎炎常在呼吸道感染後2-4天出現急性發作,其臨床表現及尿常規變化與急性腎小球腎炎相似,但慢性者既往有腎炎的病史,可有貧血、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血清補體濃度多正常偶有持續性降低,尿量不定而比重偏低。據此進行鑑別並不困難,對有些病例能明確是急性或慢性腎小球腎炎,除了腎穿刺進行病理鑑別診斷之外,臨床上可根據病程和症狀、體徵及化驗結果的動態變化來加以判斷。

三、急性風濕病 急性風濕病以腎臟病變為突出表現者稱為風濕性腎炎,肉眼血尿極少見,常有鏡下血尿,尿蛋白少量至中量,血壓一般不高,往往同時具有急性風濕熱的其他表現,抗風濕治療後尿蛋白明顯好轉,但鏡下血尿持續時間較長。

四、過敏性紫癜腎炎或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性腎炎 過敏性紫癜或系統性紅斑狼瘡腎炎均可出現急性腎炎綜合徵,但這二者多有明顯皮膚、關節改變。過敏性紫癜束臂試驗陽性。紅斑狼瘡可找到紅斑狼瘡細胞,抗DNA抗體及抗核因子陽性。SLE往往伴有發熱,因此只要詳細詢問病史及有選擇性全面檢查可以區別。必要時可做腎活檢鑑別。

併發症

一、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嚴重病例由於水鈉明顯瀦溜及血壓增高,出現心臟擴大,脈洪大,或有奔馬律,肺水腫,這是高血容量的結果,與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臨床表現相似。不過這種情況繼續下去,心臟負擔加大,再加上高血壓因素,終究可導致心力衰竭。

二、高血壓腦病 高血壓腦病多認為是血壓急劇增高,腦血管痙攣引起腦缺血及水腫。但也有認為是血壓急劇增高,腦血管高度充血繼之產生腦水腫。常表現為劇烈頭痛及嘔吐,繼之出現視力障礙,意識模糊,嗜睡,並可發生驚厥或癲癇樣發作。血壓控制後,上述症狀迅速好轉。

三、急性腎功能衰竭 重症急性腎小球腎炎在急性期,可發生急性腎功能衰竭,除具有臨床共性特徵外,尿比重卻在1.020以上,尿鈉小於20mmol/L。腎小管一般不受損害,如果受到損害,則尿比重降低,尿鈉增加。急性腎衰經合理處理後有可能恢復正常。

治療措施

一般治療

(一)起病後應臥床休息至肉眼血尿消失、水腫消退及血壓恢復正常,以後仍要防止劇烈活動和感冒,一般休息至少半年。

(二)應給高糖及富有維生素的低鹽(<3g/d)飲食,出現氮質血症者應限制蛋白質攝入量。

(三)尿量明顯減少者應限制液體入量及鉀的入量。

藥物治療

(一)利尿 經限水及鹽後,水腫仍明顯者,可套用利尿劑,如速尿20mg,3/d或雙氫克尿塞25mg,3/d,嚴重少尿者可靜推速速尿200~400mg/d,一般不宜用滲透性利尿劑及保鉀利尿劑。

(二)降壓 經利尿治療後血壓仍高者應加用降壓藥物,如硝苯地平10mg,3/d次或卡托普利25mg,3/d(嚴重少尿者慎用)。嚴重高血壓者可靜滴硝普鈉。

(三)抗感染 有感染病灶或伴發熱者需用抗生素治療,如青黴素80萬u,肌注,2/d共2周。對反覆發作的慢性扁桃體炎,待尿蛋白少於(+),尿紅細胞少於10個/HP時,可做扁桃體摘除。

(四)尿蛋白超過3.5g/d者仍可用糖皮質激素或合併用雷公藤多甙。

(五) 持續血尿者可用大量維生素C及雷公藤多甙口服;血尿明顯者加用清熱利濕、消炎通便中藥,如越婢湯、八正散。根據辨證施治用六味地黃丸、桂附地黃丸、知柏地黃丸等。

血液淨化治療

對合併急性腎功能衰竭者及時做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治療。

預後

急性腎小球腎炎的預後一般認為較好。尤其在兒童90%可痊癒。凡是尿蛋白持續一年不退、血補體不升、發病時呈腎病綜合徵表現者預後較差,易發展成慢性腎小球腎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