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12月2日 原子裂變成功 |
1942年12月2日,在A·H·康普頓領導的芝加哥大學的冶金實驗室里,首次取得了受控制的原子核鏈式反應,為核子彈及核能開闢了道路。 科學家們在芝加哥大學的網球場上建起了一座由鈾和石墨組成的核反應堆。下午3時45分關鍵的時刻到來了。這時控制桿的移開表示從裂變的鈾原子中產生的中子,撞擊其他原子使鏈式反應得以持續。原子反應堆是曼哈頓製造核子彈秘密計畫的一部分。 曼哈頓計畫是美國政府在1942年6月開始實施的一項旨在利用核裂變過程來製造核子彈的工程。到1945年夏天,參加曼哈頓工程的科學家和工程師研製出了一枚實驗用核子彈。到這時,政府為曼哈頓工程提供的撥款由6000萬美元增加到20億美元。 |
相關詞條
-
裂變[核裂變]
核裂變,又稱核分裂,是指由重的原子核(主要是指鈾核或鈽核)分裂成兩個或多個質量較小的原子的一種核反應形式。核子彈或核能發電廠的能量來源就是核裂變。其中鈾...
定義 原理 發現過程 裂變過程 裂變幾率 -
裂變
裂變,又稱核分裂,是指由較重的(原子序數較大的)原子核,主要是指鈾或鈽,分裂成兩個或多個質量較小的、較輕的(原子序數較小的)原子的一種核反應形式。核子彈...
定義 原理 發現過程 裂變過程 裂變幾率 -
原子[物理概念]
原子(atom)指化學反應不可再分的基本微粒,原子在化學反應中不可分割。但在物理狀態中可以分割。原子由原子核和繞核運動的電子組成。原子構成一般物質的最小...
簡介 發展歷史 基本構成 性質 重要參數 -
原子
原子(atom)指化學反應不可再分的基本微粒,原子在化學反應中不可分割。但在物理狀態中可以分割。原子由原子核同核內電子和核外電子構成。因此具有核式結構。...
概述 特點 構成 性質 發展史 -
裂變反應
核裂變,是一個重原子的原子核分裂為兩個或更多較輕原子核、並在分裂時兩到三個自由中子並釋放巨大能量的過程。裂變時釋放的能量是相當巨大的,1千克鈾-235的...
概念 反應過程 裂變釋放的能量 套用意義 -
原子物理學年譜
按照公元紀年記載物理學原子方面重大發現的年表。
-
原子炮
原子炮專用於發射核炮彈,所以又有“冷戰魔炮”之稱,其外形酷似超重型坦克。原子炮試射成功後,很快就運到冷戰的最前線——西德的萊茵河地區。1963年列裝的M...
概述 發展史 -
裂變密碼
裂變密碼,作者,梁衡,由中國社會出版社於2006年11月1日出版。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
原子核裂變
原子核裂變是指一個重原子核分裂成為兩個質量為同一量級的碎塊,並釋放出能量的現象。原子核裂變具有兩種模式,一種是由重原子核、自發地裂變,並釋放出能量。另一...
簡介 分類 核裂變 核裂變是怎樣發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