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古紫萁

mm,包括木質部、髓和中柱周圍組織。 μm;後生木質部管胞較大,中等大小的管胞直徑 木質部均由長管胞組成,管胞壁具梯紋加厚。

中 文 名 :原始古紫萁
科名信息:
屬名信息:Palaeosmunda,古紫萁屬
文獻描述:1983 Palaeosmunda primitive,李中明,頁 154,圖版 9~13
形態描述:莖的直徑約 4 cm,主要由中柱、內部皮層和外部皮層組成。其中外韌網管中柱的直徑約 5 mm,包括木質部、髓和中柱周圍組織。木質部的管胞之間基本上連續,僅在葉跡分離處才被葉跡中斷。葉隙的縱向長度很短,故木質部的橫切面不顯束狀。木質部徑向厚度小於 10 個管胞,近軸面管胞常與髓內管胞發生連線,故與髓的界限不明顯。木質部為中始式。其原生木質部位置不定,管胞直徑 10~15 μm;後生木質部管胞較大,中等大小的管胞直徑 70~80 μm。木質部均由長管胞組成,管胞壁具梯紋加厚。混合髓內有較多管胞,它們單個或成束分布。管胞直徑中心處可達 100 μm 以上。髓內管胞壁均為梯紋加厚,有的可見到有紋孔緣保存。髓內的薄壁細胞、厚壁的薄壁細胞和厚壁細胞的橫切面均近似圓形,直徑 50~100 μm;縱切面形狀則因位置不同而異。在中柱周圍組織中,內皮層保存較好。位於木質部遠軸側不遠處的內皮層通常為一層細胞,稀為兩層。內皮層細胞壁的加厚形式為次生狀態,並可見到通道細胞。莖的內部皮層厚達 1.5 cm,除根跡和葉跡區外,主要由薄壁細胞組成。內部皮層的薄壁細胞有兩種:一是完全薄壁的,其橫切面為圓形,直徑為 80~100 μm;縱切面為長圓形,長 100~150 μm。莖的外部皮層僅由厚壁組織組成,厚度為 1~3 mm。本種皮層里有大量葉跡,在一個橫切面上,其數可達 50~60 個。葉跡木質部的徑向厚度一直很小,大多僅1~2 個管胞厚。木質束有原生木質部和後生木質部。內始式的原生木質部位於葉跡近軸面上,管胞直徑為 10~20 μm,壁具單列梯形紋孔(李中明,1983) 。
比較研究:
時代產地:貴州水城,汪家寨組;晚二疊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