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鮑魚,素稱“海味之冠”的鮑魚,自古以來就是海產“八珍”之一。鮑魚名為魚,實則不是魚。它是屬於腹足綱、鮑科的單殼海生貝類。因其形如人耳,也稱“海耳”。遼寧大連沿海島嶼眾多,礁石林立,氣候溫和,餌料豐富,很適合鮑魚棲息和繁衍。這裡所產的鮑魚占全國產量的70%。
即食鮑魚是採用自有專利技術,通過工藝斷開鮑魚複雜的分子鏈,並將鮑魚肉內豐富的蛋白球留在鮑魚體內,不用發泡,直接食用,營養不流失,還能被人體充分吸收利用。既完整的保持了鮑魚形態,又解決了乾鮑魚不好發制,消化吸收難的問題,即食鮑魚的出現很好地解決了人們想吃鮑魚卻又不會發制鮑魚的難題,通常有真空袋裝即鮑魚,冷凍儲藏,可以滿足內陸人吃到新鮮、味美的大連鮑魚。
生產工藝
即食鮑魚首先大連深海海域優質的鮮活鮑魚為原料,精心挑選將鮮活鮑魚去內臟、洗淨後加工而成。並配上鮑魚調味,採用國際先進的高壓、噴淋等技術,將鮑魚經過高壓、滅菌等加工工藝精緻而成。即食鮑魚肉質細嫩、鮮兒不膩,清而味濃,富含膠原蛋白,礦物質極高,脂肪含量極低。不僅開袋即食,燒菜、調湯,更妙味無窮。
鮑魚的營養價值
鮑魚,古稱鰒,又名“鏡面魚、九孔螺、明目魚、將軍帽”,為單殼貝類,屬海洋軟體動物。鮑魚呈橢圓形,肉紫紅色,主要種類有雜色鮑、半紋鮑、羊鮑、耳 鮑和皺紋盤鮑五種。鮑魚肉質柔嫩細滑,滋味極其鮮美,非其他海味所能比擬,歷來被稱為“海味珍品之冠”,素有“一口鮑魚一口金” 之說,價格昂貴。鮑魚的營養價值極為豐富, 含有二十多種胺基酸,每百克鮮鮑魚肉含蛋白質23.4克,脂肪3.4克,無機鹽鈣32毫克,鐵3.0毫克,還有相當量的碘、鋅、磷和維生素A、D、B1等。
中醫認為鮑魚具有滋陰補養功效,是一種補而不燥的海產,吃後沒有牙痛、流鼻血等副作用。《食療本草》記載,鮑魚“入肝通瘀,入腸滌垢,不傷元氣。壯陽、生百脈。”鮑魚的殼,中藥稱石決明,因其有明目退翳之功效,古書又稱之為“千里光”。石決明還有清熱平肝、滋陰壯陽的作用,可用於醫治頭暈眼花、高血壓及其他類症。
現代研究表明,鮑魚肉中能提取一種被稱作鮑靈素的生物活性物質,實驗表明,它能夠提高免疫力,破壞癌細胞代謝過程,能提高抑瘤率,卻不損害機體的正常細胞,有保護機體免疫系統的作用。鮑魚能雙向性調節血壓,原因是鮑魚能“養陰、平肝、固腎”,可調整腎上腺分泌。鮑魚有調經、潤燥利腸之效,可治月經不調、大便秘結等疾患。
藥用價值
鮑魚的殼,中藥稱石決明,因其有明目退翳之功效,古書又稱之為“千里光”。石決明還有清熱平肝、滋陰潛陽的作用,可用於醫治頭暈眼花、高血壓及其他炎症。鮑殼那色彩絢麗的珍珠層還能作為裝飾品和貝雕工藝的原料。
鮑魚補而不燥,養肝明目。歐洲人早在年前,已把鮑魚當作一種活鮮食用,譽作“餐桌上的軟黃金”;中國在清朝時期,宮廷中就有所謂“全鮑宴”。據資料介紹,當時沿海各地大官朝聖時,大都進貢乾鮑魚為禮物,一品官吏進貢一頭鮑,七品官吏進貢七頭鮑,以此類推,鮑魚與官吏品位的高低掛鈎,可見其這味享有“海味之冠”的價值。
中醫稱鮑魚功效可平肝潛陽,解熱明目,止渴通淋;主治肝熱上逆,頭暈目眩,骨蒸勞熱,青肓內障,高血壓眼底出血等症。
適合人群
一般人均可食用,女性食用尤為適合。
1、夜尿頻、氣虛哮喘、血壓不穩、精神難以集中者適宜多吃鮑魚;糖尿病患者也可用鮑魚作輔助治療,但必須配藥同燉,才有療效;
2、 痛風患者及尿酸高者不宜吃鮑肉,只宜少量喝湯;雖然鮑魚人人愛吃,但感冒發燒或陰虛喉痛的人不宜食用;素有頑癬痼疾之人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