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宗罪
居民生活苦水浸街。 獨立的廚房與廁所等配套設施不足。 水管電線等設施老化。 長期居住在潮濕、低矮、光線不足的老房內,住戶健康受影響,因病致貧在老城區屢見不鮮。 危房拆與留視價值而定,有歷史保護價值的予以保留:如沙面、西關大屋保護區等。樓齡較高且沒有保護價值的片區,則採取拆的方式:如恩寧路地塊,但該地塊裡面部分有保護價值的建築也得到了保留。介於兩者之間的建築則採取整飾改造。 寶盛沙地二期地塊內,40平方米擠4口人算是“不錯”了。不少人家的面積才20平方米左右,擠著三口或四五口人。 雨季,蝸居是“外面下大雨,屋裡下小雨”,得把家裡的桶和盆搬出來盛水。 冬天,冷風會從瓦縫和門縫呼嘯進來,冷得很。 去年中,荔灣區公布寶盛沙二期地塊可以回遷的政策後,地塊內的大部分居民踴躍簽約。昨日記者來到逢源路,看到地塊內的房子已拆剩近半。但寶麟坊34號葉劍輝一家卻仍然擠住在近百年樓齡的老房子裡。 葉劍輝所居住的34號,是一棟典型的危破房,40平方米、磚木結構、近百年的樓齡、瓦面屋頂嚴重風化。葉劍輝說:“這是我母親的祖屋,人多的時候一家六口人擠著住,現在是我爸媽和我夫妻4人住。這幾年屋頂的瓦面風化得厲害,雨季時是外面下大雨,屋裡下小雨,得把家裡所有的桶和盆搬出來盛水。到了冬天,冷風會從瓦縫和門縫呼嘯進來,冷得很。說真的,住電梯樓就是我這輩子最大的夢想了。” 不過,一名街道工作人員卻說,在寶盛沙地二期地塊內,葉劍輝一家的居住環境還算不錯的了。不少人家的面積才20平方米左右,擠著三口或四五口人。寶德里1-3號701的覃耀基一家就是典型的蝸居,“我一家三口住20平方米,而且房子向西,一到夏天,熱到不能入睡,冬天又北風呼呼。我們一住就是20多年,你能想像嗎?”覃耀基對著記者一臉苦笑。 如何來形容危房蝸居的生活呢?葉劍輝概括:“雨天怕塌屋,晴天怕火警。” 荔灣區舊城更新改造辦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員列舉危破房“四宗罪”。 首先是水浸街。這是近年才解決的。以前一到下雨,積水可以淹過門檻。由於水浸潮濕,房子加速老化,無論是地基還是牆體,都有一定的損傷。 第二是配套設施。危破房都是老房,根本不考慮配套設施,房子內沒有獨立的廚房廁所。 第三是設施老化,像水管、電線等,而最讓人擔憂的就是很多危破房都沒有消防通道。加上屋與屋的牆體相連,一間屋子被燒垮,就會出現骨牌效應,火燒連營。 最後一點是外界人們所不知道的,由於長期居住在潮濕、低矮、光線不足的老房內,屋內人們的健康是會受到影響的,因病致貧的事例在老城區屢見不鮮。“新的一年你們有什麼希望嗎?”“那還用說,當然是希望早一天能搬進新房子啦。”葉劍輝說,現在每月拿到一千多元臨遷費,他們已找到房子租下來。葉劍輝說,每過一天,就離自己的新房子近一天。
相關新聞
南華西危改項目一期 回購房預計於2011年10月可入住,從前危破房的居民將入住濱江邊上18層高的江景新屋。
南華西居民明年住江景新屋 “我昨天才搬回來準備過新年,你看多亮堂,這下住得放心了。”91歲的吳少英婆婆站在自家樓梯口笑著對記者說。她住在海珠區洪德路洪德四巷25號二樓,這是一座磚木結構的老房子,吳婆婆一家1961年搬入時已是第三手,樓齡估計超過90年。 2009年10月,老房子展開了為期兩個月的大修。工程於12月中旬完工。工作人員解釋,洪德五巷地塊上規劃有未來捷運八號線的出口,不適合進行連片拆遷改造,所以因地制宜採取修繕解危的方法。 海珠區危改所所長許光健介紹,危破房基本集中在西部區域,呈塊狀分布,2004年前在冊的危房已經全部完成改造。 存在的均是近年新增危房,大部分都納入了正在進行的成片危破房改造項目中,包括海天四望、南華西危改(一期)、鳳安街等地塊,分別以拆危建綠、成片改造等模式進行。其餘的零散分布的危房主要採取修繕解危的方式進行。 其中備受關注的南華西危改項目是廣州市舊城改造三大試點項目之一,地塊內共323戶居民的拆遷工作提前一年完成,達到“和諧拆遷、民眾滿意”的效果。 受惠於改造的還有溫良里,這是一條清朝年間八旗子弟聚居的老街。現在,“文物”瓦管被換成16厘米口徑的PVC管道,防範“爆渠”的現象出現。 廿年舊騎樓 木樁換鋼筋支柱 越秀區詩書街是廣州市典型的老城區核心地帶。這兒大部分房屋樓齡在20年以上。類似排污管爆裂、外牆滲水的問題頻繁出現。為迎接亞運,改善居民居住環境,越秀區近兩年來快馬加鞭進行改造。 過去13年,在大德路和海珠中路交界路口,一段長約50米、四層高的騎樓一直以磚木為柱。住戶汪先生告訴記者,他曾在這棟騎樓上住了十多年,這騎樓被戲稱為“廣州最牙煙騎樓”。 通過街道多方協商,海珠中路該騎樓被納入環境整治範圍,騎樓廊柱用外包鋼進行加固,整體風格修舊如舊。按進度計畫,操場前片區明年春節前完工,海珠中路片區和光孝路片區2010年6月前完工。 記者來到施工現場,騎樓下已然不見加固木樁,取而代之的是連片堅固的鋼筋石柱。一住戶說,從上個月就已基本撤離,臨遷時間為6個月,臨遷居民一次性獲1500元搬遷費,由臨遷方自行解決臨遷地點及臨遷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