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吊族

天吊族

3.1970年代,一些江蘇、安徽、山東籍的漁民來洞庭湖捕撈生產,從此沒有離開,他們的二代、三代也一直生活在船上。 從2008年12月湖南省委、湖南省政府全面啟動了洞庭湖區專業捕撈漁民解困工作。 目前,洞庭湖區2332戶無房戶、7750人全部上岸定居,湖區漁民結束了世代湖中漂泊居無定所的生活。

簡介

這是一個特殊的族群,是指一群長期生活在洞庭湖區的漁民,他們以船為家,打魚為生,岸上無房,家中無地,不屬於任何單位和社區,沒有戶籍和身份證明,不能享受任何社會福利,游離於制度之外。他們被形象地比喻為“吊在天上的人”,因此被稱之為“天吊族”。

族源構成

1.祖輩在洞庭湖裡捕魚的人。他們是天吊族的原始居民。
2.1950年代後期,集體所有制開始後到洞庭湖捕魚,等到改革開放回到岸上,戶口已經被註銷了。
3.1970年代,一些江蘇、安徽、山東籍的漁民來洞庭湖捕撈生產,從此沒有離開,他們的二代、三代也一直生活在船上。
4.1970年代末,躲計畫生育的人。
5.躲避法律制裁的人。

生活狀況

煙波浩淼的洞庭湖上,一群神秘的捕魚人出沒在湖汊河溝和茂密的蘆葦盪里,過著起居船艙,捕魚換糧的半原始生活。因為沒有戶口,又多為文盲,他們游離於現代文明之外,被人稱為天吊族。
他們祖祖輩輩起居在狹小的船艙,捕魚換取生活必需品,游離於現代文明社會之外。湖南省畜牧水產局副局長王宇感慨的評價:“一船文盲、一船血吸蟲患者、一船超生戶、一船貧困戶”成了他們的真實寫照。
湖南媒體記者採訪時發現,天吊族成員長期在洞庭湖裡討生活,絕大多數患有血吸蟲病、風濕病和肝病。因為無錢醫治,他們往往硬扛著,一些人因得不到治療,只好在船上等死。
湖南省畜牧水產局統計:洞庭湖的天吊族主要來自安徽、江蘇、湖北等九個省、市,湖南本地的數量較少。據不完全統計,到目前為止,洞庭湖天吊族共有8千戶約兩萬人。

轉產上岸

從2008年12月湖南省委、湖南省政府全面啟動了洞庭湖區專業捕撈漁民解困工作。一年多來,省直有關部門和湖區市、縣堅決貫徹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突出漁民上岸定居和危房改造為重點,統籌推進社會保障、轉產就業、教育培訓、子女上學、漁民減負等各項解困工作,取得了重大階段性成果,極大改善了湖區漁民生產生活狀況。
目前,洞庭湖區2332戶無房戶、7750人全部上岸定居,湖區漁民結束了世代湖中漂泊居無定所的生活。10473名漁民納入城鄉低保,39519名漁民納入城鄉醫保;2621名適齡漁民子女全部就學;全部解決了無戶口漁民和“天吊族”漁民的戶口問題;4328名漁民成功實現了轉產就業……
下一步,省委、省政府決定在鞏固洞庭湖區漁民解困工作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把漁民解困工作擴大到湘資沅澧四水流域。據初步統計,四水流域共有專業捕撈漁民9504戶、32289人,其中無房戶2215戶、6499人;危房戶1706戶、4760人。會上,省長助理、財政廳廳長李友志說,四水流域捕撈漁民解困
的主要政策內容是:一是實行捕撈漁民上岸定居補助政策,政府對上岸定居的無房戶每戶補助2萬元,確保全部上岸定居,居者有其屋。二是實行捕撈漁民危房改造補助政策,危房戶每戶補助1萬元。三是全面落實國家惠漁的各項政策,全面落實好漁民的社會保障、合作醫療、養老保險、子女就學、就業培訓等各項政策。四是建立漁民常態管理機制,幫助漁民進社區,融入現代文明。

歷史意義

隨著湖南省專業捕撈漁民解困工作的穩步推進,“天吊族”這個存在數十年的底層社會族群消失了,他們的子女在政策的關懷下,有的上了大學,有的找到了發家致富的新路。這不僅對保障湖區河流的生態環境有利,也對維護社會公平有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