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印象國樂》是中央民族樂團歷經六年心血籌劃、三年時間磨鍊,與導演王潮歌傾力推出“印象”系列作品。該劇目創意誕生自2007年,出品人、總策劃中央民族樂團團長席強希望創作一部能夠體現中國民族音樂厚重的文化歷史與創新的民族器樂表演劇目。從那時起,中央民族樂團開始著手與國內眾多敦煌研究學者、音樂學家、樂器製造廠商籌劃共同研究復原數千年前的中國古老樂器,讓最有魅力的中國音色能夠在今天被人們聽到、看到,為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傳承,為值得敬畏的中國音樂盡一份心力。
終於,2013年,一批批中國古樂器被成功復原並發出了千年前的聲響。“印象”系列演出的總導演王潮歌也懷著傳達真正中國音樂的理想以及讓民族音樂走向世界的心愿投入到了創作團隊,與中央民族樂團一道傾盡心力,於2013年最終創造出首部進駐高雅藝術殿堂的非傳統劇目——《印象國樂》。
《印象國樂》在當今文藝領域,是一種音樂會、舞台戲劇的綜合,有機借鑑了觀念藝術與行為藝術的形式,是對音樂形態的深度表達。整場演出可以用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名篇《琵琶行》中的一句詩來形容: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
導演介紹
導演 王潮歌
中國最具創新精神的導演,印象創新藝術發展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兼任CEO,與張藝謀、樊躍合作開創了中國實景演出之先河。《印象劉三姐》、《印象麗江》、《印象西湖》、《印象海南島》、《印象大紅袍》、《印象普陀》等“印象”系列大型山水實景演出皆已成為當地文化創意產業的成功範本,自此三人也成為導演界當之無愧的“鐵三角”組合。
中國民族音樂的最高殿堂——中央民族樂團傾六年心血籌劃、三年時間磨鍊,攜手世界著名導演王潮歌傾力推出“印象”系列演出宏篇巨製——《印象國樂》。
該劇目創意誕生自2008年,出品人、總策劃中央民族樂團團長席強希望創作一部能夠體現中國民族音樂厚重的文化歷史與創新的民族器樂表演劇目。終於,2013年,“印象”系列演出的總導演王潮歌也懷著一顆傳達真正中國音樂的理想以及讓民族音樂走向世界的心愿投入到了創作團隊,與中央民族樂團一道傾盡心力於2013年最終創造出首部進駐高雅藝術殿堂的非傳統劇目——《印象國樂》,懷著一份“民樂情結”,也感慨民樂從國人的生活中日漸消失,王潮歌以1元象徵性稿酬接受了中央民族樂團的邀約,編導了這部民族樂劇《印象國樂》。
樂曲特徵
《印象國樂》特徵1:誰是音樂的主人音樂的主人是演奏家而不是聽客。演奏家理應被觀眾熟知和敬佩。樂器本無聲。樂曲的動人之處不完全在樂器本身,甚至不在於技巧的高低、彈撥的快慢。樂曲的靈魂在於演奏者的情感,在於演奏者的修養、心歷路程、心靈感受以及他個人的表達衝動,這才是音樂演奏的靈魂。
《印象國樂》安排演奏家、作曲家、指揮家在台上直面觀眾,講述自己真實的故事,還音樂以人格特徵。用音樂去收集記憶,激發想像,在想像中重新理解人物。演奏者們不再是隱藏在樂器背後的彈撥者,他們是文化的傳承者,是音樂的承載者,是國樂理想的使命者。
《印象國樂》特徵2:國樂是一種傳承作曲家姜瑩在《印象國樂》創作的所有音樂中,體現出了時代化、多元化和民族化的思想,這是新一代作曲家對中國當代文化創新的一次大膽嘗試,也是一次引領中國民族音樂創新發展的文化詮釋之路。《印象國樂》的音樂創作中,姜瑩以當代人的體悟,賦予民族器樂以一種高貴、時尚、且如詩歌般浪漫的氣質,以及用民族管弦樂恢宏、大氣的音樂語言與載體來彰顯中國文化厚重的歷史和悠遠的底蘊,這是作曲家為探索新時代民族音樂而帶給大家的全新視角與創新之路。
《印象國樂》特徵3:國樂是一種使命《印象國樂》把民族樂器的特質精彩地展示出來,你能感受到那些或圓潤、或低沉、或高亢、或悠揚的音色音質,曾經在我們血液中時代積澱。
《印象國樂》突破了觀眾的審美預期,導演以象徵性的定式語言,莊嚴而神聖地幫助演奏家們對自身精神歷史作出肯定的評估,幫助演奏家們在孤獨和神秘中重新演繹父輩們生命流程。
《印象國樂》特徵4:音樂的美,在於不經意之間《印象國樂》的演出是從劇場外的通道上開始的。在劇院的通道上、電梯旁、咖啡廳,《印象國樂》的音樂在觀眾身旁不經意地流淌。導演以行為藝術的手段營造一種氛圍或者說是一種語彙,試圖告訴人們:音樂可以在你耳邊划過,也一定能夠從你心尖雕刻;音樂無法替代你為生計奔波的步履,但它可以挽留你的匆忙,讓你的心停靠稍息。
《印象國樂》特徵5:復原敦煌古樂器在《印象國樂》中,中央民族樂團已將敦煌壁畫上的所有樂器,共50餘個品種,80多件樂器全部復原製作出來,這是非常有意義和有價值的工作。在樂器製作中,敦煌研究院研究員莊壯先生傾注畢生精力研究開發,之後,由上海民族樂器一廠製作復原,二千年前的樂器,你不再僅能在繪畫上看到它,現在你能夠聽到它們發出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