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印度金廟(VISHWANATH TEMPLE OR GOLDEN TEMPLE )
印度金廟位於恆河浴場以北的街上,建於1581年至1604年之間,其中也有很多金飾和大理石可追溯至十七世紀初期。非印度教徒不得入內。該廟供奉印度教濕婆神。
金廟是印度錫克教的神廟,該廟供奉印度教濕婆神。濕婆(Shiva),印度教三大神之一,毀滅之神,前身是印度河文明時代的生殖之神“獸主”和吠陀風暴之神魯陀羅,兼具生殖與毀滅、創造與破壞雙重性格,林伽(男根)是濕婆的最基本象徵。
金碧輝煌的金廟,不僅是錫克教徒的聖地,而且也是印度的遊覽名勝,每年遊客川流不息。
歷史發展
金廟是15世紀由錫克教第五代宗師阿爾瓊創建,金廟曾屢遭劫掠,又幾經重建修復。在1830年重修時,用了100公斤黃金使其表面璨然耀眼,因此才有了金廟的俗稱。
作為錫克教的聖地,阿姆利則意為“花蜜池塘”。當年只是印度教改革派分支的錫克教,經過幾代教徒的不懈努力,最終於16世紀發展成完全獨立的宗教,為此,當年錫克教第4代祖師羅姆·達斯曾修建了一座水池,名為“花蜜池塘”,阿姆利則由此得名。而金廟則由錫克教第5代祖師阿爾瓊1589年主持建造,1601年完工,迄今已有400年歷史。因該廟門及大小19個圓形寺頂均貼滿金箔,在陽光照耀下,分外璀璨奪目,一直以來被錫克人尊稱為“上帝之殿”。
著名的“阿姆利則慘案”即發生於此。1919年4月13日,旁遮普的阿姆利則市二萬多民眾舉行抗議集會,遭到英國駐軍血腥屠殺,數百名民眾喪生,另有千餘人受傷。這一慘案,使印度人民反英鬥爭迅速高漲。
1984年,時任印度總理的英迪拉·甘地為鎮壓分裂主義分子下令炮轟錫克教勝地金廟,這也導致她不久後被錫克教保鏢槍殺,這一事件最終引發了當年印度教徒與錫克教徒的激烈衝突,共有約3000餘名錫克教徒在衝突中被殺。
如今的金廟早已沒有了當年的劍拔弩張,人們也逐漸淡忘了在金廟發生的歷次不幸事件。來自世界各地的錫克教徒匯聚於此祈求平安。平靜湖水上的金廟也成為了阿姆利則的象徵,每年吸引著數以萬計的遊客前來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