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現代建築[鄒德儂,戴路主編書籍]

印度現代建築[鄒德儂,戴路主編書籍]
印度現代建築[鄒德儂,戴路主編書籍]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本書共分五章,包括:古代文明與建築理念、現代建築來到印度、西方建築師認識印度、印度建築師認識自己、中國建築師認識印度。書中插入了約600幅圖片,除註明出處者外,其餘圖片均為作者拍攝。書末附有“20世紀印度重要建築作品圖錄”,收錄作品220項,以地區分類的形式詳盡地反映了印度現代建築的全貌。 本書可供建築師、高等學校建築系師生和藝術工作者閱讀。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版 次:1

頁 數:237

字 數:200000

印刷時間:2003-10-1

紙 張:銅版紙

I S B N:9787534927843

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

中國和印度發展現代建築的基礎有許多可比之處,例如,同是亞洲國家,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多種民族共處,古代文明燦爛;都有反抗殖民主義、爭取民族獨立的長期而艱苦的鬥爭經歷;起步條件相似,同屬第三世界……目前都在為現代化而努力。經過約50年的發展,印度現代建築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有許多建築師獲得世界性的成就和榮譽。

這些年來,印度建築的成就引起了中國建築界的注意和研究。本書作者自1990年以來對印度現代建築進行了較為廣泛的研究,並在1999年赴印度調查的基礎上,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在多年的研究中,作者逐漸把方向集中於印度地域性建築,認為這是印度現代建築成就最為突出的方面,且對建築設計的可持續發展問題有一定的借鑑作用。

目錄

1 古代文明與建築理念

1.1 泛文化價值觀

1.1.1 自然因素

1.1.2 社會因素

1.1.3 藝術表現

1.2 古代建築理念

1.2.1 中心與方向的象徵:窣堵坡和神廟

1.2.2 正與負的美學體驗:岩鑿建築表現

1.2.3 生命之源心靈體驗:水井水池台階

1.2.4 陽光與陰影的發現:城市宮殿城堡

1.3 古代東西交流

1.3.1 古希臘建築:片段與雕刻

1.3.2 伊斯蘭建築:穹拱與彩飾

1.3.3 殖民建築:從並置到交融

2 現代建築來到印度

2.1 獨立前的先聲

2.2 多元化的思潮

2.3 現代建築進程

2.3.1 樂觀的現代化

2.3.2 外來的新啟示

2.3.3 現代的地域性

3 西方建築師認識印度

3.1 貝克的同情:理解印度的自然和人民

3.2 柯布的精神:用鋼筋混凝土表達印度

3.3 康的新思辨:用磚砌築的陽光和陰影

3.4 斯通的示範:新材料造就新典雅主義

3.5 斯坦因風情:對微觀自然的敏銳反映

4 印度建築師認識自己

4.1 學習外國後的超越

4.2 陽光陰影的再創造

4.3 在室外的室內體驗

4.4 地方材料的新生命

4.5 低造價低技術並行

4.6 建築中的心靈體驗

4.7 轉變中的創作趨向

4.7.1 後現代思潮影響印度

4.7.2 地區象徵和西方形式

4.7.3 現代藝術的印度表現

5. 中國建築師認識印度

5.1 中國文化價值取向的凝聚性

5.2 影響現代建築發展的內因

5.2.1 現代建築進程的封閉性

5.2.2 引進現代建築方式不同

5.2.3 創作機制有根本的不同

5.2.4 地理氣候條件較大差異

5.2.5 建築師的傳統本位情結

5.2.6 建築師的形式本位情結

5.3 向印度現代建築學習什麼

5.3.1 學習西方現代大師,不像西方現代建築

5.3.2 繼承古代建築傳統,不像古代傳統建築

5.3.3 利用地方低級技術,追求高級藝術質量

5.3.4 不懈降低經濟投入,滿足社會低層需求

5.3.5 借鑑宗教建築內涵,通達現代人的心靈

5.4 結語:為了新世紀開始

參考文獻

附錄 20世紀印度重要建築作品圖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