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園林
公元前4世紀末,已經有希臘人記述過一座印度貴族府邸的花園。公元7世紀,中國高僧玄奘在印度見到過很多花園。《大唐西域記》(卷十)記載,中印度的奔那伐彈那國的都城,“居人殷盛,池館花林,往往相間”。但這些記載都沒有說明當時園林的具體形式。隨著穆斯林進入印度,印度的造園藝術伊斯蘭化了。莫臥兒帝國統治下的16~17世紀,是印度伊斯蘭式園林的鼎盛時期。
特點
莫臥兒帝國的創建者巴卑爾愛好園林,他建了許多花園,最著名的是“誠篤園”(1508~1509年,今已不存)。這是一個典型的伊斯蘭園林,房屋處在園林的一端,以十字形的水渠將方型花園分為四塊花圃。十字形水渠交叉處有水池和噴泉。花圃為下沉式的,種樹木和花卉。以後三個國王的陵園,胡馬雍陵(1560~1561)、阿克巴陵(1605~1615)和日漢喆陵(1627~1634),都是伊斯蘭式的墓園。形式同伊斯蘭園林相似,墓居墓園中央,以十字形道路代替十字形水渠,花圃不作下沉式。泰吉·瑪哈爾陵開創了墓園布局新形式。墓穴置於墓園一端,整個花園展現在墓前。花園用十字形水渠分成四塊,水渠交叉處有水池,花圃低於地面,種植高大茂盛的樹木花卉,不加修剪,保持自然形態。後來,填平花圃,伐去樹木,改為草地。 宮廷里的花園,一般都是小型庭園,也是伊斯蘭式的。有些花圃,滿種一色鮮花,時時更換。有些成片的草地,上面用白大理石細條拼成幾何圖案。沙傑汗在德里建造的紅堡(1638~1647),內有大小五、六個花園,都是正方形的,由十字形水渠劃分為四塊,花圃是下沉式的。水渠里有噴泉。園側的敞廳里,牆裙上用珍貴的彩色石塊鑲嵌出花卉的圖案,使室內外意趣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