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亞組

印度亞組

印度亞組(Silene Subsect. Indicae Bocquet)隸屬於石竹科、蠅子草屬。植株高度中等或高大;我國有3種1變種。我國主要分布在西藏一帶。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印度亞組Subsect.IndicaeBocquetinCandollea22(1):9.1967etPhaner.Monogr.1:49.1969.

形態特徵

植株高度中等或高大;基生葉早枯,莖生葉葉片橢圓形、卵形或卵狀披針形,稀倒披針形;花通常多數,形成花序;花萼鐘形,近膜質,膨大,與果實間較鬆弛;花瓣露出花萼;種子腎形,脊厚,具小瘤或棘凸。

下級分類

我國有3種1變種。
克什米爾蠅子草Silenecashmeriana(RoyleexBenth.)Majumdar
印度蠅子草SileneindicaRoxb.exOtth
不丹蠅子草(變種)SileneindicaRoxb.exOtthvar.bhutanica(W.W.Smith)Bocquet
印度蠅子草(原變種)SileneindicaRoxb.exOtthvar.indica
花脈蠅子草SilenemultifurcataC.L.Tang

主要物種

克什米爾蠅子草

多年生草本,高50-70厘米。莖直立,密被灰白色柔毛。基生葉早枯;莖生葉葉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5-7.5厘米,寬6-15(-20)毫米,基部楔形或近圓形,無柄,頂端急尖或漸尖,邊緣具緣毛,兩面被疏柔毛。聚傘花序稀疏,具數花,花梗細長,被腺柔毛;苞片披針狀,草質,被腺毛;花萼鐘形,長10-17毫米,直徑7-9毫米,淡綠色,縱脈紫藍色或褐色,明顯,在萼齒處連結,上部多少網狀,萼齒三角狀卵形,長3-5毫米,頂端急尖或漸尖,外面被腺柔毛,邊緣膜質,具緣毛;雌雄柄長2-3毫米,被密柔毛;花瓣露出花萼6-8毫米,長12-15毫米,黃綠色或綠白色,爪匙狀倒披針形,基部具長柔毛,耳卵狀,瓣片輪廓寬卵形,長5-8毫米,2裂,裂片全緣或具缺刻,兩側具齒或小裂片,副花冠片圓形,長約1.5毫米,頂端微波狀;雄蕊不外露,長約10毫米,花絲無毛;花柱5,稀4,長約3毫米。果實未見。花期7-8月。
產我國西藏(聶拉木,定日)。生於海拔3400-4100米的草地或灌叢中。克什米爾地區也有。模式標本采自克什米爾。

印度蠅子草

多年生草本,高25-50厘米。根較粗,具木質根頸和匍匐莖。莖叢生,直立或上升,不分枝或分枝,灰綠色,被粗毛,上部具腺毛。基生葉早枯;莖生葉常4-8對,葉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0-40(-45)毫米,寬10-20毫米,頂端急尖,基部楔形,半抱莖,兩面沿中脈被粗毛和腺毛,邊緣具緣毛。聚傘式圓錐花序,具7-20(-30)朵花,花梗伸長,開展;花微俯垂,後期直立;花萼鐘形,微膨大,長11-14毫米,寬6-9毫米,口張開,基部臍形,被腺柔毛,縱脈黑紫色或綠色,沿脈密被粗毛狀腺毛,萼齒寬三角形,長3-4毫米,頂端鈍,邊緣膜質,具腺緣毛;雌雄蕊柄長約2毫米,具細柔毛;花瓣露出花萼3-4毫米,爪楔形,長9-11毫米,具狹耳,無毛或幼時被微柔毛,瓣片輪廓近圓形,長約4毫米,2裂或深2裂,裂片全緣或具鈍缺刻,綠色或紫褐色,副花冠片鱗片狀,圓形,頂緣具細圓齒,長0.5-1毫米;雄蕊露出花冠喉部,花絲基部常具柔毛;花柱長4-5毫米。果蒴卵形,長11-12毫米,寬7-8毫米,8-10齒裂;種子三角狀腎形,長約1毫米,栗色,兩側耳狀凹陷,脊肥厚,具雞冠狀小瘤或棘凸。花期7月,期8月。
產我國西藏(吉隆、吉公、亞東)。生於海拔2350-2900米的山坡灌叢中。不丹、尼泊爾、印度、克什米爾地區也有。模式標本采自尼泊爾。

石竹科·蠅子草屬的亞屬和組

蠅子草屬(Silene L.), 石竹科,約500種,分布於北溫帶,地中海地區尤盛,中國有112種2亞種17變種,廣布長江流域和北部各省區,以西北和西南地區較多,有些供觀賞用;有些藥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