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法薩巴

卡法薩巴

卡法薩巴,為以色列中央區一城市,人口83,600(2009),面積14.169 km2。建於1903年,1962年升級為市。由於與阿拉伯人城市蓋勒吉利耶很近,屢次成為恐怖攻擊的目標。

基本信息

簡介

市徽市徽

卡法薩巴,KfarSaba,官方名稱為KfarSava,為以色列中央區沙容省一城市,人口83,600(2009),面積14.169km2。

歷史

市中心市中心

該城古名為Capharsaba,在第二次聖殿時期(SecondTempleperiod)是一處重要的城鎮,最早見於約瑟夫斯(TitusFlaviusJosephus,37–c.A.D.100,羅馬帝國猶太歷史學家)記載亞歷山大·雅那流斯王(103BC-76BC,猶大王國國王)抗擊塞琉士帝國安條克七世(AntiochusXIIDionysus,87–84BC,狄俄尼索斯,多次入侵猶大王國)的入侵,同時該地名還見於《塔木德》對穀物什一稅徵收的記載。當地曾考古發現了一處很大的羅馬澡堂,後在拜占庭帝國時期變成養魚池。1596年,這裡改稱為現名,當時還是一個只有42人的阿拉伯人小村莊。19世紀70年代時,《巴勒斯坦西部調查》中記載這個村莊是“中等大小的一個村莊,到處是小池塘,東部有水質很好的水井”。現代的卡法薩巴建於1898年,土地是從阿拉伯人手中購買得8,000杜納姆(1km2=1000Dunams),當時雖然在耶路撒冷倫敦都張貼了廣告吸引移民,但由於地理位置太為偏僻,離其它的一些猶太人定居點太遠,並沒有產生多大效果。另外當時納布盧斯(Nablus)的奧斯曼帝國的官員禁止在此地興建房屋,於是第一批移民只能住在由粘土和麥禾搭成的土屋內,主要以種植杏子、葡萄和橄欖等農作物為生,而耕種的農民主要來自蓋勒吉利耶(Qalqilya),直到1912年這一禁令才取消掉。

卡法薩巴剛好鄰近阿拉伯人城市蓋勒吉利耶,穿過阿以之間的綠線(GreenLine),所以頻繁成為恐怖攻擊的目標。2001年5月,一名巴勒斯坦自殺式襲擊者在一個公交站牌引爆造成1名醫生死亡,50人受傷;2002年5月,一名巴勒斯坦人在市區一個十字路口向行人開槍,造成1名以色列女孩死亡,16人受傷;2003年4月,一名巴勒斯坦自殺式襲擊者在火車站引爆,造成1名警衛死亡,10人受傷。

景點

納比亞辛陵墓納比亞辛陵墓

當有有一些較有名的景點,如納比亞辛(NabiYamin)陵墓、第一泉(Firstwell)、安拉米故居(Amrami'sdairyfarm)、諾登施泰因故居(Nordensteinhouse)、哈科維什基布茲公社食堂(kibbutzHaKoveshdininghall)。納比亞辛陵墓位於卡法薩巴市與蓋勒吉利耶之間的公路邊。陵墓修於14世紀,據信是雅各(Jacob)之子便雅憫(Benjamin)之暮。此外,北部還有一個較小的陵墓,阿拉伯人相信那才是便雅憫真正的陵墓(阿拉伯人與猶太人都崇敬便雅憫)。卡法薩巴是古時候丹族部落區的核心地區,雅各另一子西緬(Simeon)的陵墓也在附近,這也可以解釋便雅憫的陵墓為何在此。現在便雅憫陵墓由阿拉伯人看護著,圍牆的石頭上刻著馬穆魯克時期的裝飾,但刻著摘自《古蘭經》上的詩句的墓碑現在已經被換成了刻有《希伯萊聖經》詩句的墓碑。第一泉的發現促進了卡法薩巴的發展,為早期移民的定居和灌溉提供了高質的飲用水和農業用水。安拉米故居是當地的水廠的創建者巴魯克·安拉米(BaruchAmrami)的農場,也是由他將卡法薩巴自佩塔提卡瓦(PetahTikva)劃分出來,此外他還在20世紀20年代創立了當地的第一家銀行,現在仍在市中心安拉米-羅斯切爾德大街(AmramiandRothschildStreetCorner)運營,現在此人的故居遺址只剩下當年的牛棚和他的辦公室。諾登施泰因故居是建於1922年,位於市中央汽車站旁邊,一戰中卡巴薩巴毀於戰火,所有居民都撤出,諾登施泰因家族是戰後第一個遷入這裡的家庭,兩年後自佩塔提卡瓦市搬回了許多原來的居民。基布茲哈科維什公社食堂位於哈伊山大街(TelHaiStreet),當年居住在帳篷內的移民在此用餐,並以此充當防禦阿拉伯人的工事。1948年基布茲公社搬走,現在這裡成為卡法薩巴市警衛隊的駐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