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形式
卡塔卡利舞的表演建築在《舞論》的法度之上,那是古代聖賢婆羅多牟尼多(公元前二世紀)撰寫的一篇關於舞蹈與戲曲的專論。卡塔卡利舞舞姿精妙,通常在傍晚時分開場,一直跳到天亮。喀拉拉邦每逢舉辦文化慶祝活動,或各寺廟舉行宗教活動必跳卡塔卡利舞。舞師的服飾和化裝裝飾性很強,用意精巧,能表現出一種仙風凌虛的效果,表演時舞者不動歌喉,亦無道白,僅靠手勢、身姿和面部表情來表現故事的情節。舞蹈採用配樂形式,這是卡塔卡利舞的基本特色,由兩位歌手伴隨鐃鈸、腳鐲和鼓點進行歌唱。演出從色彩、音樂、劇情到舞蹈身法手眼的表現,都極好地交融在一起,實在是世所獨絕,無有能出其右者。
發展歷程
卡塔卡利舞這一古老的舞蹈,經馬哈卡維·瓦拉拖爾·納拉揚(Mahakavi Vallathol Narayan)的發展變成了今天的樣子。納拉揚是喀拉拉邦卡拉曼達蘭(Kala Mandalam)學校的創始人。該校卓有聲著,專門從事卡塔卡利舞的傳統教學工作。修習卡塔卡利舞的學員必須接受嚴格的訓練,訓練中身體要用油脂塗抹按摩,反覆練習眼睛、唇、口、面頰及脖頸的動作。表情同舞蹈和歌唱一樣,都是重要的基本功。
舞蹈特點
該舞蹈有明顯的特點。每位演員在表演前,臉部都要濃狀重彩(有點象京劇)。化妝的材料主要是米糊、綠葉、油煙、顏料和白紙。妝花的非常非常細膩。為什麼說“非常非常”呢?因為一次化妝通常需要4個小時!卡塔卡利舞的妝厚可達15厘米,是世界上各民族舞蹈中最厚的妝。
著裝特點
衣著上也很有意思。上身五顏六色,但下身,一律是白布。這裡面到有一個典故。
“傳說一位學者為演員的服裝苦思了好幾天,不得其解。後來他來到了海灘上,忽然看見海里冒出許多穿戴各種服飾的人,使他豁然開朗。但他看到的只是上半身,下身穿什麼呢?最後決定取白色的浪面作下身,所以演員都圍白布。”
通常穿不同服裝的人代表不同性格的人,例如綠色代表勇敢、神聖的性格,而白色的鬍子代表著虔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