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記載
卞士雲(1788-1843)字光河,儀征人。少孤貧,父銘卒時,年甫十一,母陳,以黹工給脩脯。會歲歉天寒,因祝於庭前榴樹下曰:天若祜吾兒讀書成立,樹便隆冬著花。未逾日,果發花一枝。母益勉之,由是刻苦勵學。
中嘉慶二十一年舉人,道光三年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補山東道監察御史,掌京畿道。八年、十二年,典試楚、蜀。十二年,分校禮闈。會清查兩淮鹽務,制府議改建章鹽艘直達長江,不復由儀征捆掣。既滋流弊,並絕儀邑生機,上疏痛陳其害,前議遂寢。又兩淮各場艒船販私,囊延各岸,阻滯額銷,兼擾沿江商旅,復奏請飭下嚴禁。
歷知安慶、鳳陽、寧國等府,升廣西右江道、湖北按察使,所至政績丕著。陛見日,面諭曰:汝任御史時,即知汝材幹明練,做京官好,做外官亦好。到任不數月,署布政使。時天主教匪牛八、銅船水手黃和尚等案,冤累無辜,悉予開釋。
升湖南布政使,嗣丁內艱。值二十一年海疆不靖,服尚未闋,奉旨總理浙江糧台,鏇署浙江巡撫。羽檄交馳,軍事繁劇,以致積勞成疾。方鎮江告警時,有代慮揚州眷屬者,曰:吾以身許國,身且不顧,何有妻孥?補浙江布政使。未幾,卒於官,年五十有六。
平生居官勤慎。同官有陛見者,上諭曰:卞士雲才具操守,朕所素知,爾等當效法之。著有退思齋詩集、省齋試貼偶存。
子寶書,官直隸滄州知州。滄州回、民雜處,俗好剽劫。寶書下車後,捕獲著名積匪,盜風以戢。鹹豐八年,鄰邑歲旱,飛蝗入滄境,不傷禾稼,民鹹以為政治所感。尋權順天府治中,兩署通永道,發奸摘伏,吏不敢欺。以道員罷歸,卒。子寶第,自有傳。
人物簡介
卞士雲11歲時,他的父親卞銘就去世了。母親陳氏靠幫別人家做針線活也要供他上學。當時在府學時,有人看到他十分聰慧,願意出重金要他去做生意,他母親卻謝絕了。在隆冬風雪之日指著院前石榴樹說:“老天保佑我兒讀書功成名就,石榴樹隆冬也會開花。”果不其然,石榴樹不久開了兩朵花。從此卞士雲斷絕做生意念頭,潛心苦讀,於1816年嘉慶丙子鄉試奪魁,1823年道光癸科進士第五名,入翰林院為編修,累官至署理浙江巡撫,浙江布政史。為了報答母親的一片苦心,卞士雲將自己的這一支命名為“榴瑞堂”。
卞士云為人剛直,心胸坦蕩。兩淮私鹽販賣嚴重,國家壟斷的鹽銷路不好,影響國家的財政收入,安徽鹽司周文忠嚴厲懲辦,誅殺較多。卞士雲就上表彈劾他,但結果是周文忠反而升任安徽巡撫,而卞士雲被派到鳳陽任職,成了周文忠的部下,別人都以為卞士雲害怕不敢赴任,但卞士雲卻坦然上任,他處事幹練,為民請命,對無辜者全部開釋。
卞士雲一心為國,把國家利益放在第一位。鴉片戰爭期間,沿海的浙江常常遭到英國軍艦的侵犯,軍務十分繁忙。卞士雲身先士卒,指揮防禦。軍民缺糧,川、鄂兩省糧船不能到達浙江,卞士雲奏請免稅,並四處招徠糧商直達浙江,以解燃眉之急。英艦進入長江,鎮江告急,手下人對他說他在揚州的家眷恐怕不安全。卞士雲卻厲聲說道:“我要以身殉國,奮不顧身,還談什麼妻兒老小。”從而極大鼓舞了浙江軍民抗擊英軍侵犯的決心。道光皇帝兩次召見卞士雲,並說:“汝任御史時,即知汝才幹明練,做京官好,做外官亦好”;“卞士雲才具操守,朕所素知,爾等當效法之。”
卞士雲對家鄉儀征卻十分關愛,支持家鄉的發展。他在當監察御史時,兩江總督上表擬對淮鹽運輸方法進行改變,鹽船從瓜洲出江,直達皖贛鄂湘“揚子四岸”,不再由儀真運河至江邊捆掣,這樣一來儀征勢必失去昔日繁華。卞士雲一方面感到這樣做弊端很大,一方面念及家鄉的生機將絕,上疏痛陳其害,這一動議也就胎死腹中。
卞士雲僅有一姐,嫁給太學生吳熊弼。他本人存世一女兩子。女兒嫁給直隸候補知縣程迪芳。存世二子為:長子卞寶書,四子卞寶第。
人物家族
卞家發展至卞寶第這一代時,已為望族。當時父子二人俱為高官,揚州詩人陳含光曾有詩云“兩世棨戟遙相望,同時七印何輝煌。”就是當時卞家地位的真實寫照。
卞寶第於鹹豐年間考中舉人,後曾官至福建巡撫、湖廣總督等職,“有威重,不為小謹,騶從甚盛,所至誅鋤奸猾,扶植良願,民尤感之。”(據《清史稿·卡寶第傳》)卞寶第長子卞緒昌,官至安徽按察使,1903年安徽巡警總局設交通股時為首任巡警道員,為提倡新風氣,曾親臨城內繁華之處站崗執勤。卞寶第次子卞綍昌是張之洞的女婿,也為卞家第三代中的佼佼者,曾擔任長崎領事、承辦新式企業,同時也是隸書大家。
卞續昌之子卞白眉與李鴻章的侄孫女李國錦成親,生有六個兒子。長子卞彭年(又名卞彭)成為了科學家,次子、三子卞柏年、卞松年為留美化學博士,四子卞萬年在醫學界享有聲望,五子卞鳳年曾任中國銀行悉尼分行經理,六子卞美年為著名地質學家。除卞彭年之外,卞家父子陸續移居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