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姓氏]

卞[姓氏]
卞[姓氏]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卞姓,姓氏的一種。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86位。卞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243位,人口約三十八萬一千餘,占全國人口總數的0.024%左右。 卞姓源於姬姓,出自黃帝裔孫吾融之後,屬於以國名為氏。

基本信息

解釋

卞[姓氏] 卞[姓氏]

卞[卞、弁,讀音作biàn(ㄅㄧㄢˋ)]

起源

卞(Biàn)姓,源出有:

源流一

卞[姓氏] 卞[姓氏]

黃帝娶四妃,生二十五子,賜十二姓,姬姓是嫡系,即正妃之子。在夏建國後,姬明即卞明被封在山東泗水建以姓名為國,史記中有卞明國,卞明王是卞國的國君。卞明王創天下卞姓,是卞姓的始祖。

另記錄:卞姓源於姬姓,出自黃帝裔孫吾融之後,屬於以國名為氏。

據史籍《元和姓纂》記載,相傳黃帝有兒子叫龍苗,龍苗生吾融,傳到吾融的兒子姬明,被封在卞國(今山東泗水卞橋鎮),史稱卞明,其後代子孫以國名為姓氏,稱卞氏,是卞氏最早的一支。

源流二

合併圖冊 合併圖冊

源於姒姓,出自夏王朝名士卞隨, 屬於以封邑名為氏。據典籍《莊子·讓王》和史籍《呂氏春秋·離俗》的記載,在夏、商之際,有個叫卞隨的賢士,因不滿夏桀的荒淫暴虐統治而隱居到了稠(今陝西高陵涇渭二河合流處)。湯與大宰伊尹計確定了謀攻伐夏桀之時,曾想方設法找到了卞隨,與之商量伐桀之事,卞隨卻拒不回答。至公元前十六世紀“鳴條之戰”,商湯戰勝了夏桀後,建立了商王朝,再一次找到卞隨,要讓天下給卞隨。卞隨認為自己遭遇到了最大的麻煩,說:“我因反對夏桀暴虐而避隱,其一直謀求算計我,認為我是蔑視他的賊。而如今湯王您戰勝了夏桀而要讓位於我,後世人則必以我為貪其位也。我生於這樣的亂世,難道就都是些無道行之人與我交往嗎,我不能再忍受這樣的無聊騷擾了。”遂自投稠水而死,令商湯很是感慨。之後,卞隨的後裔子孫,就以先祖名字為姓氏,稱卞氏、隨氏,形成了較早的卞、隨二氏一族。

卞氏族人大多尊奉卞隨為得姓始祖。

源流三

源於姬姓,出自周文王第六子曹叔振鐸次子卞叔田,屬於以封卞邑名為氏。其支庶子孫卞莊子,據史籍《元和姓纂》記載,西周初期,周武王姬發賜封自己的弟弟、周文王姬昌的第六子叔振鐸於曹(指西周曹國,在今定陶區),世稱曹叔振鐸,其後以曹為姓氏,成曹氏一族。後來,曹叔振鐸的支庶子孫中,在春秋初期出了一個大勇士名莊,魯隱公姬息姑執政時期在魯國做官,後被封於卞邑(今山東袞州、泗水一帶),爵位為子爵,故時稱卞莊子,又稱為弁莊子、館莊子。在卞莊子的後裔子孫中,多以先祖封地名稱為姓氏,稱卞氏、弁氏,形成了卞、弁二氏。到了漢朝時期,因避漢明帝劉莊名諱,改莊為嚴,或稱為卞嚴、卞嚴子、弁嚴子。

曹、卞、莊、嚴四氏系出一源。據傳,在山東、安徽和江蘇一帶,至今仍有曹、卞、莊、嚴四姓不相聯姻的習俗。卞氏後來在濟陰郡發展成望族,世稱濟陰望。

源流四

卞[姓氏] 卞[姓氏]

源於官位,出自西周時期官吏弁師,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弁師,亦稱卞師,是西周初期設定的一種禮儀小官,專職負責掌管君主在重大祭祀活動中配戴的冠帽,後各諸侯國亦設有此官位。“弁”、“卞”二字是象形文字,其本義就是掌管並為君王戴帽子的意思。兩周王朝的官員稱作“弁師”,而各諸侯國的相應官員則稱作“卞師”。在近九百零六年漫長的兩周歷史時期中,曾有三次諸侯國君稱自己的掌冠官為“弁師”者,第一次是在周平王姬宜臼五十一年(鄭莊公姬寤生二十年,公元前720年),周王朝軍隊敗於鄭莊公,鄭莊公曾得意地稱自己的冠官為“弁師”;第二次是在周桓王姬林十六年(楚武王熊通三十七年,公元前704年),楚武王自立為王並在在周王朝近郊耀武揚威,稱自己的冠官為“弁師”;第三次是在周郝王姬延五十九年(秦昭襄王贏則五十年,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滅周王朝,結束了戰國歷史之後,秦昭襄王乾脆就將周王朝的官稱一股腦地端進秦國宮廷,使自己成為正統,“弁師”也就自然成為秦國的官稱了。直到秦朝末漢初,弁師、卞師之稱尤存,而由“弁師”衍申的“弁員、馬弁、弁衛”等等官稱,一直沿用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之初。

在弁師、卞師的後裔子孫中,即有以先祖官職稱為衛姓氏者,稱弁師氏、或卞師氏,後多省文簡化為單姓卞氏,亦有仍稱弁氏者,世代相傳至今。弁姓現在已絕。

源流五

源於羋姓,出自春秋時期楚過大夫卞咼(卞和)之後,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據史籍《姓氏考略》記載:“卞氏,春秋時楚卞和之後。”卞咼,著名的春秋時期楚國荊人(今湖北襄樊南漳),一稱咼氏,是“咼氏璧”的發現者,他因獻玉而聞名古今。

在卞咼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咼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卞氏、咼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六

源於滿族,出自金國時期女真邊佳部,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滿族邊佳氏,滿語為Biangiya Hala,世居輝發(今吉林柳河、輝發河以及沙河下游,樺甸、輝南一帶)。後有蒙古族引為姓氏者。

在清朝晚期以後,滿族、蒙古族邊佳氏多冠漢姓為卞氏、邊氏。

源流七

[卞姓時姓是一家]

余支時氏,傳至九十四世,世祖化成公為龍城令。官清俸薄,子孫貧甚。後一支時氏族人移居宿州東北之時村,又歷三世,時氏世祖久昌公更貧,便移居老汪湖畔,以捕魚為業。其時久昌公與卞公孝宗友善,同爨共漁,義同手足。有二子名輒茂、國連,後國連公這支族人遷居時窯村,輒茂公一支族人遷居卞家村。此後,卞、時二姓,雖說姓氏不同,實則為同胞兄弟,一脈相傳。數百年來,兩姓族人休戚相共,親睦無間,故有卞大公、時二公之說。

自國連公以後四百餘年,我們這裡災荒頻仍,兵禍迭起,社會動盪,人群流離。迨一九三三年冬,卞公玉軫攜來金陵忠貞府老譜,會同卞家、時窯、時莊三村名流,重修族譜,得以知源流、明世系,三村各存一冊,迄今又是七十餘載矣。


始祖

源於姬姓,出自黃帝裔孫吾融之後,屬於以國名為氏。

據史籍《元和姓纂》記載,相傳黃帝有兒子叫龍苗,龍苗生吾融,傳到吾融的兒子姬明,被封在卞國(今山東泗水卞橋鎮),史稱卞明,其後代子孫以國名為姓氏,稱卞氏,是為卞氏最早的一支。

記載於《呂氏春秋》上的卞隨:“湯遂與伊尹謀夏伐桀,克元,以讓卞隨,卞隨辭曰:‘後之代桀也謀乎我,必以我為賊也,勝桀而讓我,必以我為貪也。吾生乎亂世,而無道之人再來詢我,吾不忍數聞也。’乃自投於潁水而死。”據此,卞氏是高士卞隨的後代,夏朝末年商湯遂與伊尹聯合討伐夏桀,大功告成要將天下讓給卞隨。卞隨推辭不受,並投於潁水自殺而死。卞隨的子孫就以卞為姓,稱為說氏。故卞氏後人奉卞隨為卞姓的得姓始祖。

分布

卞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四十三位,人口約三十八萬一千餘,占全國人口總數的0.024%左右。

在3700多年以前的夏朝末年,我國歷史上便已經有了卞姓的名人出現,那就是記載於《呂氏春秋》上的高士卞隨。據該書的記載,這位卞隨的事跡是這樣的:“湯遂與伊尹謀夏伐桀,克元,以讓卞隨,卞隨辭曰:“‘後之代桀也謀乎我,必以我為賊也,勝桀而讓我,必以我為 貪也。吾生乎亂世,而無道之人再來詢我,吾不忍數聞也。’乃自投於潁水而死。”

大約3000年以前的周代,在今山東省定陶縣一帶,又出現了另外一支卞姓,那就是《姓纂》所記載的:“曹叔振鐸之後,支庶食采卞曹叔振鐸之後,支庶食采於卞,因以為氏,魯有卞莊子,楚有卞和”,以及《廣韻》上所同樣指出的:“周曹叔之後,曹之支子封於卞,遂建族。” 曹叔振鐸,是周武王之弟,他是後世曹姓的始祖,而卞氏又分自曹氏,這么說來,曹、卞兩氏很顯然是系出一源的一家人了。相傳,在山東和江蘇一帶,至今仍有曹、卞二姓不相聯姻的習俗,看來倒的確是“事出有因”的。“和氏之璧”,在國人的心目中,可以說是大名鼎鼎。當年趙國的藺相如,曾經冒著隨時可能被殺的危險,以過人的勇氣和智慧,為它創下了那一頁膾炙人口的“完璧歸趙”的史典。而這件至寶,正是由春秋時代的楚國人卞和所發現的,所以才會被名之為“和氏之譬”。

曹叔振鐸所建曹國於公元前487年被宋景公所滅後,曹之國都定陶地近今河南、河北、安徽、江蘇四省,故卞氏早期即散布上述四地。

秦、漢之際,部分卞氏族人遠徙于山東北部及今江蘇南部。《萬姓統譜》載,東漢桓帝時蒙冤下獄的卞崇為吳郡婁(今江蘇婁縣)人,可見卞氏南遷之早。由於漢朝時期,在定陶一帶置濟陰郡,故後世卞氏以濟陰為郡望堂號。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卞氏一族發展史上的里程碑,也是濟陰卞氏之里程碑。此間,先因曹操之妻卞後的賢德而享譽天下,隨後濟陰卞氏族人又大放光芒,人丁興旺,名人輩出。此間中原板蕩,出現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民眾大遷徙,卞氏族人由於仕宦、避難、謀生等,除遍及黃河中下游諸省外,還大批遷往江蘇、浙江及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等地。

唐末五代時期,已有卞氏族人落籍四川。宋元兩代,江浙成為戰爭重災區,導致卞氏向福建、廣東等地遷徙。

明朝初期,山西卞氏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河南、山東、河北、北京、天津、江蘇、安徽等地。明朝中葉後,河北北部、京津一帶卞氏族人有遷往遼寧南部及內蒙之東南者。

清朝康乾年間及以後,山東等地卞氏隨闖關東風潮入居東北三省,卞氏在全國分布愈廣。

如今,卞氏族人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江蘇、四川、黑龍江、河南、山東等省為多。

郡望

濟陰:漢景帝中元六年(丁酉,公元144年)置濟陰國,漢元帝初元元年(癸酉,公元前48年,一說漢武帝建元三年)改為濟陰郡,治所在定陶(今山東定陶),其時轄地在今山東菏澤附近、南至定陶、北至濮城地區。東漢元帝初元元年(癸酉,公元前48年)改為濟陰郡,轄地在今山東省定陶縣一帶。

濟陽郡:戰國時期為魏國城邑,西漢時期改置為濟陽縣,治所在今河南省蘭考縣東北部。濟陽縣在唐朝初期併入冤句縣。晉朝惠帝時將陳留郡的一部份劃出來設定濟陽郡,治所在濟陽,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蘭考縣、山東省東明縣以及定陶縣一帶地區,距今河南省正陽縣不遠。晉惠帝後來將陳留郡的一部份劃出來設定濟陽郡,治所在濟陽,轄地在今河南省蘭考縣、山東省東明、定陶兩縣一帶地區,距今河南省德正陽縣不遠。東晉後期晉室南渡後,濟陽郡被廢黜。

堂號

濟陰堂:以望立堂。

濟陽堂:以望立堂。

證璞堂:系出自《韓非子·和氏》中著名的“卞和獻玉”故事之典。

忠貞堂:來源於卞氏第三世祖卞壼為國犧牲的光輝歷史。東晉明帝時,太后臨朝,卞壼與大臣庚亮共同輔政。後來,庚亮解除大將蘇峻兵權。鹹和三年(公元328年),蘇峻率軍謀反,卞壼以尚書令(宰相)身份領軍抵抗,軍敗戰死。二子卞眕,卞盱因力戰救父而死難。卞壼之妻裴夫人將幼孫卞欽、卞鏞寄於鄰家,率女卞春英、卞春芳服毒而亡。卞氏一門同時死亡六人,父為國死,子女為父死,妻為夫死。後來,晉明帝追封卞壼為忠貞公,旌表其居為“忠孝之門”,敕卞氏堂名為“忠貞堂”。卞壼後裔自稱“忠貞堂卞氏”,表示對先祖報國忠心念念不忘。

傳臚堂:資料有待補充。江蘇江陰人卞思敏小聰明過人,孩提時就能寫詩。他勤奮苦讀,明弘治八年(公元1495年)參加鄉試考中舉人。明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會試中式,在殿試中,卞思敏考中二甲第一名,僅次於狀元、榜眼、探花,稱為“傳臚”。五十五歲罷官回鄉,以耕讀傳家,寄情詩酒。卞思敏終年六十一歲。江陰縣衙在城內大街為之建立了傳臚坊,卞氏在三房巷蓋了傳臚廳,並以其為堂號。

名人

卞隨

夏朝末年人,卞氏得姓始祖。當時湯打算伐桀,去找卞隨商量。卞隨說:“這事與我無關!”或者是說“關我屁事!”湯滅夏後,要把天下讓給卞隨。卞隨說:“當初你小子已經定好伐桀的計畫。你假模假樣地找我商量,目的是把謀反的罪責推給哥們;現在你小子得了天下,又揚言要讓給我,只是為標榜自己沒有獨占天下的野心。我真不幸!交了你們這幫不講道義的朋友。”卞隨覺得生不逢時,竟然投河自盡了。

卞和

春秋時楚國人。荊(今襄樊南漳)人,一作和氏。和氏璧的發現者。因獻玉而聞名古今。《韓非子》載,卞和在荊山得一玉璞(南漳縣巡檢山區,現有玉印岩,傳為卞和得玉處),獻給厲王,厲王使人鑑別,說是石頭,有欺君之罪,斷其左足。到武王(約公元前740年)即位,卞和再次獻玉,武王使人鑑別,仍說是石頭,又斷其右足。後來文王即位,卞和抱玉慟哭於荊山下,文王派人去問他為什麼哭。他說:“寶玉而名之曰石,貞士戮之而漫(欺騙),此臣之所以悲也。”文王令人剖璞,果得寶玉。因此稱“和氏璧”。卞和以功封為零陽侯。《史記·卷八十一》所說的“完璧歸趙”故事中的“璧”,即是卞和所獻之寶玉。

卞叔田

卞叔田,姬姓,名叔田,西周時期曹國公族,卞國始封之君,曹叔振鐸庶子,曹太伯之弟,分封於卞邑,故稱“卞伯”。

曹叔振鐸系周文王嫡六子,分封於曹,建都陶丘(今屬山東菏澤),曹叔振鐸之後,長脾次卞,叔田受封卞,建立卞國,以國為氏,是卞姓來源之一。春秋時期卞國成為魯國附庸。

卞莊子

(公元前730-前686年)。《史記·張儀列傳》:“卞莊子欲刺虎,館豎子止之,曰:‘兩虎方且食牛,食甘必爭,爭則必斗、斗則大者傷,小者死,從傷而刺之,一舉必有雙虎之名。’卞莊子以為然,立須之。有頃,兩虎果斗,大者傷,小者死。莊子從傷者而刺之,一舉果有雙虎之功。”《韓詩外傳》記載,卞莊子好勇,母無恙時,三戰而三北,交遊非之,國君辱之,卞莊子受命,顏色不變。及母死三年,魯興師,卞莊子請從,至,見於將軍,曰: “前猶與母處,是以戰而北也辱吾身。今母沒矣,請塞責。”遂走敵而斗,獲甲首而獻之,請以此塞一北。又獲甲首而獻之,請以此塞再北。將軍止之曰:“足。”不止,又獲甲首而獻之曰:“請以此塞三北。”將軍止之曰:“足,請為兄弟。”卞莊子曰:“夫北,以養母也。今母歿矣,吾責塞矣。吾聞之,節士不以辱生。”遂奔敵,殺七十人而死。齊帥敬重卞莊忠勇剛烈,令人送還卞莊遺體;魯君悲痛,以香館盛殮,親自護送卞莊子靈柩到卞邑,厚葬於曲水河畔宮娥埠處,謚曰:“忠孝”。孔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綽之不欲,卞莊子之勇,冉求之藝,文之以禮樂,亦可以為成人矣。”卞莊子被儒家尊為“中華七十二賢”。

卞後

三國志12中卞氏形象 三國志12中卞氏形象

武宣卞皇后,出身於娼家。二十歲時因在一次席上唱誦詩經一鳴驚人,被曹操在譙納為妾,並隨他到了洛陽。到董卓為時,曹操棄官,微服東出避難。袁術傳曹操凶訊,曹操身旁的人都欲逃回,卞後識斷精明,制止了眾人的莽撞行動。後來曹操聽說後十分讚賞。丁夫人薨,曹操就將卞後扶正。曹丕當太子後,左右向卞後稱賀,被卞後婉言謝絕。建安二十四年,拜為王后;文帝踐位後,封卞氏為皇太后;明帝即位,尊太后為太皇太后。原先,曹洪家富而性吝嗇,文帝年輕時向他借錢而不得,十分厭惡他,於是藉故曹洪的門客犯法,要處死曹洪。卞太后通過郭后,制止了曹丕,再刑為免官削爵土。卞後生有四子:文皇帝丕、任城威王彰、陳思王植、蕭懷王熊。

卞後生平節儉,不喜華麗,曹操曾得名鐺數具,命後自選一具,後選中者,言:“取上者為貪,取下者為偽,故取其中。”不但自律如此,對親戚外家亦然,為人稱道。卞後隨軍征進時,但見路上有老年人,便賞賜絹帛,對他們哭泣說:“可惜我的父母沒能等到這個時候就去世了啊。”後崩於太和四年五月,七月,與魏武帝合葬高陵。

卞秉為其弟,卞後嫁與曹操後在曹手下管理瑣事。

卞敦

晉代尚書,字仲仁,濟陰冤句人,卞壼從父兄。弱冠仕州郡,後從討王敦,官拜尚書,以功封益陽侯。謚敬。

卞粹

晉代中書令,字玄仁,濟陰冤句人。剛直不阿。後拜右丞相,封成陽子。齊王司冏輔政,為侍中、中書令,進爵為公。

卞壼

卞壼(公元281-328年),字望之,晉代濟陰冤句 今山東曹縣西北 人。晉代政治家,卞粹之子,晉明帝侍中、尚書令,以功封建興縣公。後贈壼侍中、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謚曰忠貞,祠以太牢 。卞壼 卞壼兄弟六人並登宰府,世稱“卞氏六龍”。卞壼生而明敏,行履端方,好習兵書,知古兵法,從小為鄉人所重。晉元康年間,卞壼任江陵法曹,當時有人作亂,殺死江洲判官,卞壼率人生擒賊首,餘眾皆降。永嘉中,卞壼任著作郎。晉元帝鎮建鄴,召卞壼為從事中郎,掌選官之職。晉明帝時領尚書令,與王導等俱受遺詔輔政。卞壼樸素廉潔,勤於吏事,官拜先祿大夫,加散騎常侍。他力勸瘐亮勿征蘇峻入朝。後蘇峻攻打建康,他率六軍拒擊,苦戰而死。二子卞、卞盱相隨作戰,同時遇害。  

卞彬

卞彬(公元?-約500年),字士蔚,南朝齊濟陰冤句 今山東菏澤西南 人中領軍卞嗣的孫子。仕宋,官奉朝請、員外郎。入齊,累遷至平越長史、綏建太守。卞彬有文才,好飲酒,以蚤、蝸、蝦蟆等為題作賦,又作《禽獸決錄》,指刺權貴。文章不脛而走,流傳閭巷。他在宋齊都做大官,《全齊文》卷二十一收有他的《蚤虱賦》一首,是談跳蚤和虱子的。他說:“余居貧,布衣十年不制……為人多病,起居甚疏,縈寢敗絮,不能自釋,兼攝性懈惰,懶事皮膚。澡劇不謹,浣沐失時。四體[宮毛][宮毛],加以臭穢,故葦席蓬纓之間,蚤虱猥流。”卞彬身上虱子多,虱子繁殖又快,他又“不勤於浦討”,虱子越來越多,諺云:“虱多不癢”,但卞彬還是十分癢的。他不去捉虱子,卻寫了這篇《蚤虱賦》,炫耀自己髒、懶、多虱蚤。被清代的嚴可均收入《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中。

卞敏

清代女畫家,秦淮人。為畫家卞賽之妹,善鼓琴,精於蘭竹。  

卞瑛

字渭珍,原住江蘇常州府武進縣城西南四十里的升西(也作勝西)鄉,他讀書未就,又懶於耕作,於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違背雙親出遊,東南西北辛苦備嘗。行至山東濟寧時,被一位在孔子後裔處當幕僚的蘇州人錢某招為女婿,後隨錢某進京師,又被一位總戎馬某延為西席。康熙五十四年馬某移調天津,他也攜眷相從,並定居於天津。卞瑛有三個兒子,長子亦如乃父,中年出遊未歸,次子傳五世而絕,只有三子人丁興旺,天津鄉祠卞氏都是這第三門後裔。卞氏發家始於第四代(從卞瑛起計)卞宗禮兄弟三人開設隆順號,時在嘉慶初年。第五代卞樹堂兄弟四人繼續經營,老四卞樹榕又增設隆順榕藥店,時在道光初。隨著天津開埠,卞家商業更加發達,增設茶莊、糧行、銀號等,成為地方巨富。  

卞大亨

宋代學者,字嘉甫,泰州人。由鄉舉入太學,升上命。精醫卜之書,著有《松隱集》等。

卞仲子

元代畫家,其子卞珏,頗善畫,綽有父風。

卞思義

元代詩人。1338年前後光州志伊書院主講,工於詩,以《鐵笛詩》名世。

卞榮

公元1418-1487年),字華伯,明代文學家。正統十年 公元1445年)卞榮以明經中進士,試政大司馬,歷官戶部主事、員外郎中,能詩善書,文思敏捷,濡墨揮筆,頃刻就數十篇。卞榮曾奉命檢校戎馬南畿,監稅河西務,幹辦金沙洲,所至皆能其官。後來,卞榮回到江陰陶城老家,博覽群書,致力於寫詩,文名譽稱吳越。卞榮當時還是一個很有名的畫家,世稱為“卞郎中畫”。好事者常常登門求索,川流不息,卞榮口占手書,盡力為之。上至達官縉紳,下至馬醫走卒。都以得到卞榮書畫作品為榮。《江陰卞氏宗譜.蘭堂公傳》云:“蓋自大江以南,無一人不知公名,無一家事蓄公篇。翰者或贗為公作,持售輒得錢。縉紳之往來是邦者,無晝夜叩門請,而富人大賈至捐重貨購之,所得遂不貲。而性儉嗇,每有所投遺,往往從人素紙筆,不妄使一錢,人或傳以為笑,然視他貴人之武斷豪奪,則吐舌縮首,不欲為也。”由此可見,卞榮的詩書畫俱佳,大有“洛陽紙貴”的勢頭。

卞榮的詩作頗多,由其門生錫山吳糹廷花三年時間,編成《卞郎中詩集》7卷,於明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刻印,後被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此外,卞榮還有《蘭堂集》,雍正癸丑(公元1733年)卞采京輯,乾隆庚辰(公元1760年》鐫版。清顧季慈編輯江陰詩歌總集《江上詩鈔》,卷十收入卞榮詩作100多首。卞榮逝世於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享年69歲。

卞思敏

三房巷人,字行甫,初號東崖,更號練江。他從小聰明過人,孩提時就能寫詩。他勤奮苦讀,弘治八年(公元1495年)參加鄉試考中舉人。這一年,江陰有15人同時中舉,轟動一時,名聲大震。在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會試中式,殿試中,卞思敏考中二甲第一名,僅次於狀元、榜眼、探花,稱為傳臚,被授為南京太常寺博士。此後,又任南京工部都水司署員外郎、南京戶部湖廣司郎中。55歲罷官回鄉,以耕讀傳家,寄情詩酒。卞思敏性格沉穩,不苟言笑。為文奇思逸發,如同天馬行空,不拘泥於古人法度,而形成了自己峻楚雄健的風格。卞思敏生於明天順三年(公元1459年),卒於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年61歲。江陰縣衙在城內大街為之建立了傳臚坊,卞氏在三房巷蓋了傳臚廳。

卞文瑜

長洲(今蘇州)人。字潤甫(約1576-1671),號浮白,又號花龕。明代畫家。善畫山水小景。畫史稱他曾從董其昌學畫,其法黃子久、吳鎮,筆墨蒼秀。有些畫風格近似“蘇松派”的趙左。筆致雅秀、逸趣橫生,作樹石枝幹常用中鋒勾剔,顯有古拙凝重之感。傳世作品有《山水圖》冊,藏吉林省博物館;《溪山秋色圖》卷,藏上海博物館;《山樓繡佛圖》軸、《壽煙山水圖》冊,均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卞立言

清代棋師,名交恆,江都人。祖孫三代均以奕名。有《奕萃》傳世。

卞玉京

本名卞賽,字雲裝,又稱賽賽,據考可能還有“蕙香”之別號。她原系官宦出身,因父早亡,家道中落,與其妹卞敏一同淪落風塵,是明末清初秦淮河畔一對出名的姊妹花,而卞賽的名氣略勝,時人因有“酒壚尋卞賽,花底出陳圓”之詠。後來卞賽為女道士,號“玉京道人”,於是有了“卞玉京”這個習稱。(註:“玉京”系道家語,指天界。)

卞之琳

(1910.12.8-2000.12.2),生於江蘇海門湯門鎮,祖籍江蘇溧水,曾用筆名季陵,詩人(“漢園三詩人”之一)、文學評論家、翻譯家。抗戰期間在各地任教,曾是徐志摩的學生。為中國的文化教育事業做了很大貢獻。《斷章》是他不朽的代表作。對莎士比亞很有研究,西語教授,並且在現代詩壇上做出了重要貢獻。被公認為新文化運動中重要的詩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詩人。

卞祖善

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國家一級指揮。1936年出生於江蘇鎮江,1956年由上海音樂學院附中升入本科指揮系,師從楊嘉仁教授。1961年卞祖善持棒於中央芭蕾舞團交響樂團,現任首席指揮。40多年來,他指揮演出了《天鵝湖》、《羅密歐與朱麗葉》、《祝 福》、《楊貴妃》等中外芭蕾舞劇;先後在我國首演了米雅科夫斯基的《第二十七交響曲》、蕭士塔高維奇的《第七交 響曲》等 。

卞留念

國家一級作曲家兼演奏家,東方歌舞團音樂總監及音樂指揮,中國器樂家協會會員,中國輕音樂學會委員,中國錄音師協會會員,中國MIDI學會會員。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擔任中國東方歌舞團國家一級作曲,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運營中心閉幕式音樂總設計。

家譜

卞氏族譜,(清)宋文錦纂修,清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

各地卞氏宗族譜 各地卞氏宗族譜

江蘇江陰卞氏宗譜,(民國)卞興才主修,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江蘇省江陰市博物館。

江蘇武進卞氏北遷族譜(天津卞氏族譜),(民國)晉昌纂,據第八世卞翊在清同治初年(公元1862年)始修本和卞寶廉在清宣統初年(公元1909年)二修本增訂,民國十九年(公元1930年)鉛印本兩冊。現被收藏在天津市圖書館、中國歷史博物館。

四川成都勝西卞氏族譜十六卷,首一卷,(民國)卞久等纂修,民國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忠孝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冊。

江蘇省睢寧縣嵐山鎮陳集村七組姚山頭族譜一冊由卞玉軫老人修於1933年,現保存在卞香信家中。

古卞國暨卞氏文化考略》,卞慶中、卞榮勤編纂,已由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編審、華夏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2014)。

字輩

江蘇武進卞氏字輩:“仁義之孝泰忠世成載長”。

江蘇興化卞氏字輩:“文章華國詩禮傳家陽有書松毓煦義文昌政道德高尚仁義生輝”。

江蘇大豐卞氏字輩:“陽有書松毓煦義文昌政”。

河南輝縣卞氏字輩:“田雲恆志海鴻冠”。

河南信陽卞氏字輩:“玉正新旺寶”。

河南省商城縣卞氏字輩:“忠孝仁義家”。

湖南省臨澧縣新安鎮卞氏字輩:“德兆新家”

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嵐山鎮陳集姚山頭卞氏字輩:“有自成香,朝榮和慶,運會啟康,英華俊傑,令彝增光。”

安徽六安壽縣卞氏字輩:大學乾坤,定昭明永,容然多為(維),修士顯耀,正道立恩,克玉厚德,應紹鴻基。

安徽巢湖卞氏字輩:“明志能華國,恆興必正邦,洪天為仕大,盛桂發書香。”

江蘇邳州卞氏字輩:千居成何用,仕國德廷永,弘泰延吉緒,乃能慶榮昌,俊發源啟秀,明經有真知,茂盛奉先則,作為守良策。其中,緒字輩至榮字輩,因房不同,亦為懷舉廣傳謀。

祠聯

四言通用聯

勇齊賁育;德並務光:上聯典指春秋時魯國大夫卞莊子,有勇力,曾刺殺兩隻虎。一次,齊國準備攻打魯國,因懼怕卞莊子而取消了計畫。“賁育”,指戰國時勇士孟賁和夏育。下聯典指夏代高士卞隨,相傳商湯曾把天下讓給卞隨和務光,二人不受,投水而死。

英存士氣;德並務光:上聯典指南朝宋國的卞延之。下聯典指夏代高士卞隨。

璞玉三獻;台輔六龍:上聯典指春秋時楚國人卞和,在荊山得到一塊璞玉,先後獻給楚厲王和楚武王,都被認為是欺詐,被砍去雙腳。文王即位後,卞和抱璞而哭泣,文王派人剖璞加工,果然得寶玉,即命名為“和氏璧”。下聯典指晉朝冤句人卞粹,字玄仁,博學而和德行,剛正不阿,歷官尚書郎、右丞相、中書令,封成陽公。他兄弟六人,都官至宰相,世稱“卞氏六龍,玄仁無雙”。

濟陰世澤;六龍家聲:全聯典指晉朝的卞粹,兄弟六人,並登台輔,世稱“卞氏六龍,玄仁無雙”。

五言通用聯

才舉太學士;功封益陽侯:上聯典指宋朝學者卞大亨,由鄉舉入大學,升上舍。精醫卜之書,著《松隱集》等。下聯典指晉朝尚書卞敦,弱冠仕州郡,後從討王敦,拜尚書,以功封益陽侯。謚敬。

三代大棋手;滿門名畫家:上聯典指清朝棋師卞立言,祖孫三代均以奕名。有《奕萃》傳世。下聯典指元朝畫家卞仲子,其子卞珏,頗善畫,綽有父風。

勇猛伏二虎;剛直號六龍:上聯典指春秋魯國卞邑大夫卞莊,有勇力,一次能殺死二虎。齊人慾伐魯,懼莊子不敢逞。下聯典指晉朝中書令卞粹,後拜右丞相,封成陽子。齊王司馬冏輔政,為侍中、中書令,進爵為公。其兄弟六人並登台輔,稱“卞氏六龍”。

鼓琴薰風奏;畫竹璧月清:全聯典出清朝女畫家卞敏,畫家卞賽之妹,善鼓琴,精於蘭竹。

懷中藏玉璞;頭上戴銀簪:上聯典指春秋時楚國人卞和。下聯典指三國時期魏活的卞後。

七言通用聯

源自殷商流光遠;望出濟陽世澤長:此聯為卞氏宗祠聯。

茶香解睡磨鐺煮;山色牽懷著屐登:此聯為唐朝詩人卞震詩句聯。

十言通用聯

紫閣名公,兄弟流芳奕世;琴堂賢令,父子繼美當時:上聯典指晉朝卞粹。下聯典指南朝宋上虞令卞延之,父子俱為當時名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