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延榮

卜延榮

卜延榮,河北省承德市隆化縣灣溝溝中心國小教師。從教38年來,始終紮根農村山區義務教育第一線。他忠誠黨的教育事業,教書育人,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為了農村的孩子,幾次毅然拒絕可以離開學校到條件好的地方工作的機會。1990年在家訪路上不慎摔傷,造成右側肢體偏癱,但他身殘志堅,克服難以想像的困難,鍛鍊用左手重新拿起了粉筆,靠半側肢體堅守教師崗位。卜延榮同志紮根農村山區學校,辛勤耕耘、艱苦奮鬥,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業績,是農村教師的優秀代表。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1990年2月20日,卜延榮到學生家中做家訪。回來的路上,在經過一段下坡路時,卜延榮的車閘突然失靈,一下子栽倒在山砬子下,當時就頭破血流,人事不省。被送到醫院後,卜延榮做了開顱手術,雖然命保住了,但右側肢體偏癱。

在收到一封封孩子們寫來的盼他早日康復回學校上課的信後,卜延榮開始練習用左手寫字。經過一年多的治療和練習,卜延榮重新回到了自己牽掛的、也牽掛自己的校園。

在隨後的19年裡,卜延榮就這樣拖著偏癱的身體先後在娘娘廟國小、東底溝國小和現在的茶棚國小任教。哪裡需要他,卜延榮就毫無怨言地生活在哪裡。

1993年8月由於工作需要,卜延榮被調到離家10多公里的東底溝國小教學,從家到學校要翻一道大梁,為節省時間,不耽誤上課,卜延榮決定住在學校。有空閒的時間,卜延榮用左手將小學生漢語拼音表、乘法口訣表、識字、幾何圖形等製成教具,張貼或懸掛在教室的牆上,營造學習氛圍,提高學習興趣。由於卜延榮身體偏癱,他用過的黑板正下方常備一個自製的小木匣裝粉筆和板擦。鄉下偏僻的國小,絕大多數是複式班,卜延榮也不例外。同一個教室里,教兩個年級,如果一年級朗讀,三年級就寫字。語文、數學、思想品德、美術、音樂、體育等均由他一個人負責。語文、數學、思想品德三科每天至少寫6個教案,對於一個正常的教師來說,教學任務已是很繁重,而對於一位偏癱教師來說更是難上加難。除了備課寫教案外,批作業、輔導個別學生也是每天必備的工作。批完各科作業、放學後寫完全部教案,經常是日落西山或是滿天繁星,卜延榮拖著疲憊的身體還要自己做飯,靠一隻左手從點火到做熟飯常常需要兩個小時,頓頓煮掛麵或速食麵。

雖然卜延榮的病情慢慢好轉,但崎嶇不平的山路上,學生們還常看到曾在家訪路上摔傷的卜老師。卜延榮,沒有驚天動地的事跡,沒有至高無上的榮譽,卻用自己嚴謹的工作和生活態度,幾十年如一日地譜寫了一首平凡而美麗的讚歌。今年,卜延榮被國家教育部授予“全國優秀教師”稱號。

今年年底,卜延榮就到退休的年齡了。他說還想繼續教下去,一是自己喜歡,二是怕沒有老師願意來。目前,卜延榮所在的灣溝門鄉中心校茶棚村國小,共有兩名老師、22名學生。

卜老師的同事說,前不久行動不便的卜延榮在來學校的路上又摔了一跤,受傷的那幾天他沒有休息,而是住在了學校,堅持為孩子們上課,他說他跟孩子們在一起的時間越來越少了,能多教一節課是一節。

2009年,卜延榮被教育部授予“全國優秀教師”稱號。

承德市委教育工委決定,在全市教育系統深入開展第三批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廣泛開展向卜延榮同志學習活動。承德市委教育工委認為,卜延榮的事跡感人,是新時期廣大教師心繫學生、情灑教育的良好形象,他的事跡體現了一名普通教師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是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先進代表和學習榜樣。中職和中國小學習實踐活動指導小組於近日發布《關於在中職和中國小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開展向韓國祥、卜延榮同志學習的決定》,要求迅速在中職和中國小掀起向韓國祥、卜延榮學習的熱潮,進一步推進學習實踐活動的深入開展。《決定》指出:卜延榮同志是河北省承德市隆化縣灣溝門中心國小教師。從教38年來,始終紮根農村山區義務教育第一線。他忠誠黨的教育事業,教書育人,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為了農村的孩子,幾次毅然拒絕可以離開學校到條件好的地方工作的機會。1990年在家訪路上不慎摔傷,造成右側肢體偏癱,但他身殘志堅,克服難以想像的困難,鍛鍊用左手重新拿起了粉筆,靠半側肢體堅守教師崗位。卜延榮同志紮根農村山區學校,辛勤耕耘、艱苦奮鬥,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業績,是農村教師的優秀代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