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觀宋徽宗命大臣編繪宣和殿所藏古器,修成《宣和博古圖》三十卷。後人因此將繪有瓷、銅、玉、石等古代器物的圖畫,叫做“博古圖”,有時以花卉、果品等裝飾點綴。“博古圖”有博古通今、崇尚儒雅之寓意,常用於書香門第或官宦人家的宅第裝飾,這也造成了其在藝術品投資領域中不俗的地位。
博古架
又稱多寶格,其上布置豐富的吉祥圖案,稱為博古圖。吉祥圖案的題材,大多采自中國神話、歷史故事等,其紋樣有動物、植物、自然、文字、人物、器物等,可由單一題材代表意義,也可多樣題材組合傳達完整的含義博古圖罐
名稱:清同治·粉彩博古圖罐尺寸:高186mm
來源:舊藏家介紹器型圓潤豐滿,胎質堅細,釉色潔白。粉彩堆畫,有淺浮雕之手感,側視寶光隱現。繪富貴顯赫之家,鐘鳴鼎盛之庭,詩書傳禮之人,福壽三多之樂。隱匿在繁華器物背後的,是古人之日所思、夜所夢,是所有平凡生活的終極目標。
古籍善本
全稱《宣和博古圖》,宋代金石學著作。簡稱《博古圖》。著錄當時皇室在宣和殿所藏的自商至唐的銅器839件,集中了宋代所藏青銅器的精華。宋徽宗敕撰,王黼編纂。大觀初年(1107)開始編纂,成於宣和五年(1123)之後。
全書共三十卷。細分為鼎、尊、罍、舟、卣、瓶、壺、爵、斝、觶、敦、簠、簋、鬲、及盤、匜、鍾磐錞於、雜器、鏡鑒等,凡二十類。每類有總說,每器皆摹繪圖像,勾勒銘文,並記錄器物的尺寸、容量、重量等,或附有考證。所繪圖形較精,圖旁器名下注“依元樣制”或“減小樣制”等以標明圖像比例(明代縮刻本,始刪去比例)。
書中每能根據實物形制以訂正《三禮圖》之失,考訂精審。其所定器名,如鼎、尊、罍、爵等,多沿用至今。對銘文考釋、考證雖多有疏陋之處,但亦有允當者,清代《四庫全書總目》評述說:“其書考證雖疏,而形模未失;音釋雖謬,而字畫俱存。讀者尚可因其所繪,以識三代鼎彝之制、款識之文,以重為之核訂。當時裒集之功亦不可沒。”書中所著錄的銅器,靖康之亂時為金人輦載北上,但其中十之一、二,曾流散江南,見於張掄《紹興內府古器評》中。
此書流傳版本很多,以明嘉靖七年(1528)蔣暘翻刻元至大重修本為佳,通行較廣的則是清乾隆十七年(1752)黃晟的亦政堂重修寶古堂本。
藝術品市場
在藝術品市場中,除了上面提到的瓷器上的“博古圖”之外,最為直觀的就要算是博古圖掛屏了。
在2006年崇源國際的拍賣會上,清乾隆·御製嵌玉石百寶博古圖掛屏,成交價超過了67萬元,其以多樣珍貴材質及技法鑲嵌製作,集多種工藝技法之大成,雖屬富貴氣息之宮廷擺飾,卻不顯俗氣,反具古樸質感。
在書畫類作品中,博古圖也是常見的題材,在2006年天津文物的秋拍上,郎世寧、鄒一桂的《博古花卉》 ,成交價達到了44萬元。
但最能體現出“博古圖”特色的,還要算是採用青銅器拓片與繪畫結合的畫作,其中的代表就是任伯年的《博古圖》,在2006年香港蘇富比的秋拍上,任伯年的在1882年創作的《博古圖》,成交價超過了25萬元。珍貴青銅器的拓片,加上任伯年精湛的畫工,充分體現出博古通今、崇尚儒雅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