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傻瓜贏傻瓜
博傻(Theory of Greater Fool)是指在高價位買進股票,等行情上漲到有利可圖時迅速賣出,這種操作策略通常被市場稱之為傻瓜贏傻瓜,所以只能在股市處於上升行情中適用。從理論上講博傻也有其合理的一面,博傻策略是高價之上還有高價,低價之下還有低價,其遊戲規則就像接力棒,只要不是接最後一棒都有利可圖,做多者有利潤可賺,做空者減少損失,只有接到最後一棒者倒霉。
最大的笨蛋
在藝術品市場中:預期會有人花更高的價格從你手中買走它
你之所以完全不管某件藝術品的真實價值,即使它一文不值,也願意花高價買下,是因為你預期會有更大的笨蛋花更高的價格從你手中買走它。而投資成功的關鍵就在於能否準確判斷究竟有沒有比自己更大的笨蛋出現。只要你不是最大的笨蛋,就僅僅是賺多賺少的問題。如果再也找不到願意出更高價格的更大笨蛋從你手中買走這件藝術品的話,那么,很顯然你就是最大的笨蛋了。
理論內容
關鍵
“博傻理論”所要揭示的就是投機行為背後的動機,投機行為的關鍵是判斷“有沒有比自己更大的笨蛋”,只要自己不是最大的笨蛋,那么自己就一定是贏家,只是贏多贏少的問題。如果再沒有一個願意出更高價格的更大笨蛋來做你的“下家”,那么你就成了最大的笨蛋。可以這樣說,任何一個投機者信奉的無非是“最大的笨蛋”理論。
該理論認為,股票市場上的一些投資者根本就不在乎股票的理論價格和內在價值,他們購入股票的原因,只是因為他們相信將來會有更傻的人以更高的價格從他們手中接過“燙山芋”。支持博傻的基礎是投資大眾對未來判斷的不一致和判斷的不同步。對於任何部分或總體訊息,總有人過於樂觀估計、也總有人趨向悲觀,有人過早採取行動,而也有人行動遲緩,這些判斷的差異導致整體行為出現差異,並激發市場自身的激勵系統,導致博傻現象的出現。這一點在中國股市表現得也曾相當明顯。
分類
對於博傻行為,也可以分成兩種,一類是感性博傻,一類是理性博傻。前者,在行動時並不知道自己已經進入一場博傻遊戲,也不清楚遊戲的規則和必然結局。而後者,則清楚地知道博傻及相關規則,只是相信當前狀況下還有更多更傻的投資者即將介入,因此才投入少量資金賭一把。
理性博傻能夠贏利的前提是,有更多的傻子來接棒,這就是對大眾心理的判斷。當投資大眾普遍感覺到當前價位已經偏高,需要撤離觀望時,市場的真正高點也就真的來了。“要博傻,不是最傻”,這話說起來簡單,但做起來不容易,因為到底還有沒有更多更傻的人是並不容易判斷的。一不留神,理性博傻者就容易成為最傻者,誰要他加入了傻瓜的候選隊伍呢?所以,要參與博傻,必須對市場的大眾心理有比較充分的研究和分析,並控制好心理狀態。
理論發展
經濟學家凱恩斯為了能夠專注地從事學術研究,免受金錢的困擾,曾出外講課以賺取課時費,但課時費的收入畢竟是有限的。於是他在1919年8月,借了幾千英鎊去做遠期外匯這種投機生意。
僅僅4個月的時間,凱恩斯淨賺1萬多英鎊,這相當於他講課10年的收入。但3個月之後,凱恩斯把賺到的利潤和借來的本金輸了個精光。7個月後,凱恩斯又涉足棉花期貨交易,又大獲成功。
凱恩斯把期貨品種幾乎做了個遍,而且還涉足於股票。到1937年他因病而“金盆洗手”的時候,已經積攢起一生享用不完的巨額財富。
與一般賭徒不同,作為經濟學家的凱恩斯在這場投機的生意中,除了賺取可觀的利潤之外,最大也是最有益的收穫是發現了“笨蛋理論”,也有人將其稱為“博傻理論”。
實例分析
什麼是“博傻理論”呢?凱恩斯曾舉過這樣一個例子:
例一
從100張照片中選出你認為最漂亮的臉,選中的有獎。但確定哪一張臉是最漂亮的臉是要由大家投票來決定的。
試想,如果是你,你會怎樣投票呢?此時,因為有大家的參與,所以你的正確策略並不是選自己認為的最漂亮的那張臉,而是猜多數人會選誰就投誰一票,哪怕醜得不堪入目。在這裡,你的行為是建立在對大眾心理猜測的基礎上而並非是你的真實想法。
凱恩斯說,專業投資大約可以比作報紙舉辦的比賽,這些比賽由讀者從100張照片中選出6張最漂亮的面孔,誰的答案最接近全體讀者作為一個整體得出的平均答案,誰就能獲獎;因此,每個參加者必須挑選的並非他自己認為最漂亮的面孔,而是他認為最能吸引其他參加者注意力的面孔,這些其他參加者也正以同樣的方式考慮這個問題。現在要選的不是根據個人最佳判斷確定的真正最漂亮的面孔,甚至也不是一般人的意見認為的真正最漂亮的面孔。我們必須作出第三種選擇,即運用我們的智慧預計一般人的意見,認為一般人的意見應該是什麼……這與誰是最漂亮的女人無關,你關心的是怎樣預測其他人認為誰最漂亮,又或是其他人認為其他人認為誰最漂亮……
在報紙的選美比賽中,讀者必須同時設身處地地從其他讀者的角度思考,這時,他們與其按絕對標準選擇一個漂亮的女子,不如說某個擦去娘家選美的女子比其他女子漂亮很多倍,這樣它就可以成為一個萬眾矚目的焦點。不過,讀者的工作就沒那么簡單。假定這100個決賽選手簡直不相上下,最大的區別莫過於頭髮的顏色。在這100個人當中,只一個紅頭髮的姑娘。你會不會挑選這位紅頭髮的姑娘?讀者的工作,是在缺乏溝通的情況下,確定人們究竟將會達成怎樣的共識。“選出最美麗的姑娘”可能是書面規則,但這可比選出最苗條、頭髮最紅或兩顆門牙之間有一條有趣的縫隙的姑娘困難得多。任何可以將它們區別開來的東西,都可以成為一個焦點,是大家的意見得以匯聚一處。由於這個理由,當我們發現當今世界最美麗的模特其實並不具備完美狀態,我們就不會感到驚訝:實際上,它們只是近乎完美而已,卻都有一些有趣的瑕疵,這些瑕疵使他們各具特色,成為一個焦點。
例二
生活中有許多例子與這個模型是相通的。比如“十佳運動員”的評選,在這些投票當中,對於每個投票者的激勵是:他如果“正確的”選中某些人,不僅要選中10個人,而且順序也要正確,那么投票者將獲得某種獎勵。但是如何才能選中“正確的”人選呢?有“正確的”人選嗎?得票多的就是正確的嗎?或者嚴格的說,得票最多的是第一名,得票次之的是第二名,等等。因此,投票者能夠選中的話,或者說被他提名的能夠“當選”的話,關鍵是猜測別人的想法,猜測對了你就能獲勝,猜錯了,你則不能獲獎。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沒有正確與否,或者誰應該選上、誰不應該選上的問題,而是投票的人相互猜測的結果(當然,在這個過程中輿論的導向作用是很大的,他似乎告訴人們某某人是其他許多人所要選的)
其實,在期貨與股票市場上,人們所遵循的也是這個策略。人們之所以完全不管某個東西的真實價值,而願意花高價購買,是因為他們預期有一個更大的笨蛋,會花更高的價格,從他們那兒把它買走。比如說,你不知道某個股票的真實價值,但為什麼你會花20塊錢去買一股呢?因為你預期當你拋出時會有人花更高的價錢來買它。
相關事件
1720年,英國股票投機狂潮中有這樣一個插曲:一個無名氏創建了一家莫須有的公司。自始至終無人知道這是一家什麼公司,但認購時近千名投資者爭先恐後把大門擠倒。沒有多少人相信他真正獲利豐厚,而是預期有更大的笨蛋會出現,價格會上漲,自己能賺錢。饒有意味的是,牛頓參與了這場投機,並且最終成了最大的笨蛋。他因此感嘆:“我能計算出天體運行,但人們的瘋狂實在難以估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