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鷂北鷹

南鷂北鷹

南鷂北鷹,成語,讀音為nán yào běi yīng,用於比喻性格嚴峻的人。出自《晉書·崔洪傳》:“叢生棘刺,來自博陵,在南為鷂,在北為鷹。” 用作褒義詞,在句子中作謂語,結構為聯合式。

基本信息

成語解釋

鷂、鷹:兩種猛禽。在南為鷂子,在北為老鷹。比喻性格嚴峻的人。

成語出處

晉書·崔洪傳:“叢生棘刺,來自博陵,在南為鷂,在北為鷹。”

詞語辨析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義詞

語法用法:作賓語、定語;指性格剛直嚴峻的人

成語結構:聯合式

產生年代:古代

成語故事

南鷂北鷹南鷂北鷹
晉武帝時期,御史大夫崔洪為人剛正不阿,清正廉潔,他以敢於直言為著稱,曾經多次直言進諫晉武帝,受到武帝的重用。朝中很多大臣都十分怕他,評論他是:“叢生棘刺,來自博陵,在南為鷂,在北為鷹。”

崔洪,字良伯,晉代博陵安平人,也就是現在的河北省衡水市安平縣人。曾祖父崔寔,大名鼎鼎,是東漢後期的政論家,著有《政論》、《四民月令》等書。父親崔贊,三國時期在魏國做過吏部尚書、左僕射,為人儒雅,量大胸寬。出身如此世家,崔洪可謂根紅苗正,祖輩的優點繼承了不少,年輕時就以剛正聞名,見誰有錯,當面鼓對面鑼,有啥說啥,毫不客氣,但在背後從不說人半句壞話。

晉武帝時,崔洪是御史,有次他上書司馬炎,直斥聯姻帝室的馮恢“不敦儒業”,討好馮恢的翟嬰為“浮華之目”,結果,翟嬰的散騎常侍之職被免,眾人也再次領略到崔洪的厲害,特別是那些心裡有鬼的,行為不端的,怕他怕得不得了,生怕被他瞅出個啥毛病了,像奏翟嬰一樣,把自己的官也給奏掉了。

後來,崔洪做了尚書右丞,輔佐尚書令,總領綱紀,這下那些怕他的官員更怕了,有好事者就此就編了個歌謠,謠曰“叢生荊棘,來自博陵,在南為鷂,在北為鷹”,說的是崔洪到哪裡都不饒人。

再後來,崔洪官至吏部尚書,這吏部尚書,就相當於現在的組織部長和人事部長,總掌管全國官吏的任免考選。這可是個有實權的肥差,要換了別人,門前恐怕早就是車如流水馬如龍了,跑官買官、說情送禮絡繹不絕。可崔洪“口不言貨財,手不執珠玉”。他的家門,想搞歪門邪道的沒一個敢進,大家都知道他的厲害,生怕偷雞不成米也沒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