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靖石筆

南靖石筆

分布在閩西、閩南客家山村的家族宗廟前,狀如旗桿般的石柱,亦稱“石筆”,其中,以南靖石筆為最。

石筆文化發源於我國原始社會堯舜時代,初始僅作為交通要道的識別標誌,稱“華表”。後來逐漸演變成為地位、功名與權勢的象徵。古時客家人中凡是中舉、及第的可在本族祠堂、家廟或祖厝前豎立一對石筆。石筆的筆身或底座龕部位鐫銘並刻上姓名、世次、年代科次、功名、官銜品位、立石筆年代等;筆身雕刻龍鳳等吉樣圖案,並依照功名高下、品位大小、文武區別來決定石筆長短和底座及雕飾的式樣。最長石筆可達十餘米,最短約五米,底座分四角、六角、和八角等樣式、以八角為上等,筆身圓形,筆尾漸收。近年來,客家人多為對家鄉建設貢獻卓著的旅外華僑造立石旗桿,以留芳後世。南靖縣塔下村張氏祠室前約20多根万旗桿至今保存完好,造型別致,古色古香,具有濃郁的客家地方色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