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雄盆地
南雄盆地堆積了4000公尺的陸相沈積岩層,這些岩石分為下部與上部。而下部岩石即是南雄群地層,發掘到古新世(新生代最早期)的哺乳類──全齒亞目化石。有些地質學者宣稱在這個盆地中,地層層序正好通過了中生代與新生代的界限,成為研究白堊紀/第三紀大滅絕事件最理想的地點。中國地質工作者與古生物學者曾經在這個盆地做了詳盡的岩層與不同化石族群的研究。同時在過去五年間,系列的恐龍蛋化石陸續為中德調查隊發掘。經過這些恐龍蛋標本的分析顯示恐龍蛋殼越來越變薄而脆弱,由於缺少微量元素的供給所致。這或許在大滅絕原因探討中也扮演著一個有趣的因素。
短棘南雄龍
短棘南雄龍是根據不完整的骨骼化石,包括了11個頸椎(僅缺失環椎),10個背椎,5個薦椎,第一個尾椎,並且伴隨著一個完整的髖骨(骨盤)腰帶。這隻恐龍頸項很短,前方頸椎是呈兩凹型,後方頸椎則是呈後凹型。背椎是兩凹型;側腔很淺,而背部神經棘低平而寬闊。五個薦椎結合在一起,而薦椎神經棘低平同時連結在一起;尾椎則是兩凹型。南雄龍由於具有極為特殊的腰帶構造而被歸屬為慢龍類。在腰帶上,骼骨(腸骨)很低平,前方骨突發育良好並向外伸出;恥骨直線型,外緣很厚;座骨很薄似板狀後端延伸並接合。髖骨臼大而圓形。所有這些特徵都說明它歸屬到慢龍類。一般推斷,慢龍類具有一個長而低平的頭骨,纖細的牙齒,大而尖銳的喙部,被認為是覓食魚類,生活在湖泊或者河流岸邊的。
南雄小鴨嘴龍是一種體型較小的鴨嘴龍類,標本是根據一件下頷骨,平直,具有密集的齒列及垂直的齒槽。這種恐龍可能體長不超過3公尺,是中國所有恐龍類族群中最小的種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