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經驗

南陵經驗

安徽省南陵縣積極探索,大膽創新,建立了“資源在基層整合、隊伍在基層組建、處置在基層開展、矛盾在基層化解”的基層維穩應急處置工作機制,取得了良好成效,被中央有關部門稱為“南陵經驗”。

簡介

南陵經驗南陵經驗
南陵以鄉鎮黨政幹部、村居“兩委”班子成員為主體,“兩代表一委員”、老黨員、老幹部等社會力量為輔助而組建維穩應急處置隊伍,改變了以往由公安機關為專業力量的單兵作戰,有效整合了基層維穩資源,實現了重心下移、關口前移,形成了“平時一張網、戰時一堵牆”基層維穩應急處置新模式。這種被稱為“南陵經驗”的基層維穩應急處置模式,得到了中央維穩辦肯定。

形成背景

南陵縣總面積1263.7平方公里,人口55.4萬,其中農村人口47.2萬。在改革深入推進、經濟快速發展、社會加速轉型的新形勢下,全縣因征地拆遷、環境污染、勞資糾紛、企業改制、意外事故等引發的群體性事件時有發生,一些問題因化解不及時、應對不妥當,導致矛盾激化,造成嚴重影響。
痛定思痛,南陵縣認真總結反思了基層維穩應急處置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維穩責任沒有真正落到實處,基層組織和幹部民眾的作用發揮不夠,各方力量未有效整合,往往是以公安為主體的專業力量“孤軍作戰”;二是專業力量使用受到制約,農村地廣線長,派出所警力薄弱,一旦遇到突發事件,市、縣警力難以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錯過了化解處置的最佳時機;三是一般民警的民眾工作經驗和能力不足,化解處置手段剛性、單一,過早、過多使用警力,容易形成警民對立,造成工作被動等。

針對上述問題,2009年底以來,南陵縣積極探索、認真謀劃有效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工作的新路徑,以三里鎮為試點,圍繞“發現快、集結快、處置快”的目標,成立了以鎮、村幹部為主體的民眾工作隊伍,在處置群體性事件等較大矛盾時,發揮“距離近、臉面熟”等優勢,先於專業處置力量趕到現場,維持秩序、勸解疏導、舒緩情緒,能化解的就地化解,不能化解的全力協助專業力量進行處置。
2010年12月以來,南陵縣按照“切合實際、規範易行、科學管用”的思路不斷總結完善,著力在“實用性、規範性、長效性”上下功夫,健全工作機制和處置預案,組織培訓演練,逐步在全縣推開。2012年11月,中央維穩辦負責同志專程到南陵縣調研,稱其“為創新農村地區有效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機製作了可貴探索,積累了成功經驗,走在了全國前列”。

主要做法

南陵經驗推廣南陵經驗推廣
分類組建隊伍。在鄉鎮(街道),組建以黨政幹部為主體的維穩應急處置骨幹隊伍。在村(社區),組建以“兩委”班子成員為主體的維穩應急處置隊伍。注重發揮“兩代表一委員”(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老黨員、老村乾、退役人員、民兵預備役人員、村民組長等的作用,從中優選人員作為輔助力量。按全覆蓋的要求,全縣建立了一支專兼職信息員隊伍。
明確職責任務。參與矛盾糾紛排查化解、信息收集上報等日常工作。一旦發生較大矛盾糾紛,在黨委、政府領導下,第一時間趕到現場,了解並報告相關情況。開展法律法規宣傳解釋、安撫現場人員情緒、勸導疏散圍觀民眾等先期處置工作,防止矛盾激化升級。協助公安等專業力量做好相關化解處置工作。
完善工作機制。一是聯繫民眾工作機制。組織開展機關聯繫基層、幹部聯繫民眾的“雙聯繫”活動,深入開展“五級書記帶頭大走訪”,實行“一線工作法”,把應急處置工作與日常民眾工作緊密結合起來。二是信息收集報告機制。依託政府區域網路,建立了縣、鎮、村三級矛盾糾紛信息收集管理平台,制定了信息收集、處理及考核辦法。三是領導指揮調度機制。鄉鎮(街道)、村(社區)維穩應急處置隊伍分別由鄉鎮(街道)黨(工)委、村(社區)黨支部領導,是本轄區應急處置的“第一梯隊”。鎮、村工作力量要服從縣應急處置指揮部的統一調度。四是日常管理機制。建立了管理調度、培訓演練、績效考核、獎勵補助等制度。

效果

由事後被動應對轉變為事前主動預防,由隨意用警轉變為依法梯度用警,由公安機關“單兵作戰”轉變為專業力量與基層民眾工作隊伍“協同作戰”,由強制手段“剛性維穩”轉變為綜合施策“柔性維穩”,有利於實現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最大限度增加了和諧因素。2010年以來,該縣矛盾糾紛調處成功率均在98%以上,群體性糾紛逐年大幅下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