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南關古街是湘粵古道中的一段,而湘粵古道又是西京古道的一段。據有關史料記載:西京古道最早是公元前214年,秦始皇遠征南越時的五十萬大軍踐踏而成型。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平定南越後便下令開闢一條連線中原與嶺南(即京都長安到嶺南)的“驛道”, 後人稱之為“西京古道”。東漢建武十六年至二十五年(公元40-49年),桂陽郡太守衛颯率領山民鑿山開路,青石鋪地,修通北起郡治郴縣、南止粵北英德,全長達五百餘里的山道,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湘粵古道”。其中郴州宜章境內就有九十餘里,俗稱九十里大路,南關古街就是這九十里大路中的一段。隋大業十三年(公元617),隋煬帝在古道邊置義章縣(北宋太平興國元年改為宜章縣)。建縣後在玉溪河邊的古道兩側陸續建起了民居、商鋪、旅店,便有了現代的南關古街的初步格局。隨著鹽運的發展,南關古街的店鋪也越建越多,一派繁華景象。“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唐朝楊貴妃喜歡吃的廣東荔枝就是從這條古街飛騎至京都長安。1925年9月,毛澤東從長沙前往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時,就是沿湘粵古道,經宜章南關古街至廣東坪石鎮登船南下廣州。
過程
1928年1月中旬,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軍餘部2000多人來到宜章莽山洞,與宜章黨組織共同研究決定智取宜章。元月11日和12日,胡少海、朱德先後率領部隊從栗源堡沿湘粵古道經南關古街進入宜章縣城,在位於南關古街的“女子職業學校”設立了“宜章年關暴動指揮部和工農革命軍司令部”,並在此策劃了起義具體實施方案。12日下午智取了宜章縣城,打響了湘南起義的第一槍,隨後起義的烈火燃遍了整個湘南。
發展
南關古街全長1000餘米,是湘粵古道城區段保存最完好的古街,保留著大量的文物古蹟:“李文香故居”、 “吳仲廉故居”、 “三星橋”、“李平章家廟”、“曾日三故居”、“曾致遠故居”、“曾志、彭鏡秋等就讀的私塾”,又是宜章紅色旅遊景區——宜章年關暴動指揮部舊址和湘南起義紀念館的主要通道,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為了促進宜章旅遊業的快速增長和持續發展,宜章縣委、縣政府充分利用這一旅遊資源優勢,按照 “保護古街,發展旅遊,振興經濟”的思路和“修舊如舊,以存其真’”的原則對古街進行修繕和開發,將宜章紅色、古色旅遊融為一體,發展獨具特色的旅遊經濟,現修復的一期工程已完工,全長280米、店鋪、民居82棟。修繕後的古街依然保持著明清年代街市的遺風古韻:石板鋪路、青磚青瓦、白灰粉牆、馬頭垛子牆、雕花木窗、商鋪老字號,大紅燈籠鱗次櫛比。再加上這條古街上的民間夜故事、風味小吃攤,吸引著縣內外大批遊客前來旅遊觀光,南關古街已成為宜章獨有的地方歷史文化旅遊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