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泉寺[湖南省湘陰縣寺廟]

南泉寺[湖南省湘陰縣寺廟]
南泉寺[湖南省湘陰縣寺廟]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南泉寺位於湘陰縣城東南郊,北距縣城3公里,南距長沙38公里。據康熙三十三年 (1694)《潭州南泉山雙林禪寺中興記》記載:南泉寺系潭州四十餘剎之一。宋紹興間(1140年左右)普庵祖師去遊憩此,鑿井得泉,泉水清冽,乃誅茅建法,創立雙林禪寺。因泉在寺南,故命名為“南泉寺”。

基本信息

簡介

南泉寺位於湘陰縣城東南郊,北距縣城3公里,南距長沙38公里。據康熙三十三年 (1694)《潭州南泉山雙林禪寺中興記》記載:南泉寺系潭州四十餘剎之一。宋紹興間(1140年左右)普庵祖師去遊憩此,鑿井得泉,泉水清冽,乃誅茅建法,創立雙林禪寺。因泉在寺南,故命名為“南泉寺”。

歷史

建寺以來,由宋而元至明成化(1470年左右)凡三百餘年。後來由於主持不得人,守規淪墜,法堂草深,明丙戌年(1406年)間,僧名德涌者,勤於法事,深得人緣,將寺殿不斷復新。不幾歲殿閣巍然,佛僧丕盛,大改舊觀。正德間(1510年左右),欽依弘戒宗師等又加大修葺擴充,寺容煥然一新,當時縣知事王公還為此立了碑記。正德至明嘉靖辛亥年間(1551年左右)因年久失修,殿舍傾頹,幾雨侵蝕,有黃庭鎧者主持募捐,得到當時顯達的贊助,又將寺殿僧堂門送修理一新。事後又立了碑記。當明清鼎革之際,復遭兵燹,此寺又一次盪為灰燼。

清康熙甲戌年(1694)有大龍主崇山德鼎禪師嗣楚薄玉崖上方天目開老人,慨嘆南泉寺被廢,乃攜諸子結廬居廢寺旁,籌劃重新修建。得到縣令唐際的幫助,由是十方檀越近悅遠來,常年煙火不絕。這是南泉寺的鼎盛時期。

從康熙重修後,主持僧可考者有:崇山德鼎禪師嗣法門人行和、本山法養行見、祜玉、祜鑒、宗容、宗林、宗蘭等庭目下只有深根尚健在,深根原姓蔣,七歲在南泉寺受戒,曾一度在藕花堂寺內住過,解放後住南泉寺所在的向陽村。1984年他作為宗教界人士代表任縣政協第二屆委員會委員。

1930年在南泉寺創辦湘陰縣立中學時,還只占用了一部分寺廟房屋,沒有改變寺容。寺內還有和尚居住,香菸也沒有斷絕。抗日期間城內常遭空襲,當時的湘陰縣政府曾兩度遷到南泉寺辦公。抗戰勝利後,南泉寺又由寺僧安幸收回。據說安幸曾經當過縣長。1952年湘陰縣立中學遷到城北夏家墳山,另建新校舍,曾從南泉寺拆取建築材料,留下一小部分辦了南泉國小。後來國小失火,南泉寺便成了廢墟。1958年這裡辦了茶桑場。而今僅有“潭州南泉山雙林禪寺中興記”的石碑存在,那口古井也在1978年改建茉莉花田時填塞了。昔日的雙林禪寺蕩然無存了。 2002年元月,釋來修和尚慕南泉寺名,雲遊至此,結茅庵作廟堂,廣結善緣,千百善男信女慕名參拜,一時香火盛旺。2001年開始,廣大善男信女面向社會各界募捐,共募集建廟資金120餘萬元,從2001年10月在南泉寺原地址上奠基動工,至2002年11月第一棟“三佛殿”竣工。

寺內建築

湘陰縣南泉寺 湘陰縣南泉寺

南泉寺原有自產:樊家洲水田三·四石,寺沖里一·四石,宋家壠0· 二五石。解放前每年收租谷五十——六十石。此外寺後塔山園、吳家坡等山地廣闊,每年可砍茅柴作寺內燒柴。

1930年,尚見寺的頭門,望有“雙林古剎”橫額,二門刻有“南泉山”橫額,二門兩側為通道,前面供有彌勒佛,後面有韋陀神像。第三進為一寬廣院落,兩旁設有鐘樓鼓樓,正中為大雄寶殿,正殿有三尊佛菩薩:阿彌陀佛、消災延壽藥師,釋迦牟尼。二十四諸天、四十八羅漢分列兩傍,正殿有對聯一幅云: 者個佛,者個菩薩,到底不離者個鐘聲鼓聲,誰能於有聲里聽無聲,靜觀自在; 什麼我,什麼人天,究竟是個什麼樵夢蝶夢,吾欲於大夢中求不夢,清靜如來。

1937年原國民黨反蔣愛國將領陳嘉佑歸葬於寺之東側。墓地占面積一畝多,周圍用花崗石砌成大半個弧圈,前低後高,高處嵌墓碑,弧前缺口處設有石祭台,兩邊立有石華表,中為墓葬所在。石圍 八十八羅漢栩栩如生外都是大楓樹,每到深秋,紅葉飄零,墓地履蓋著一層金黃的楓葉。因這裡墓地氣魄莊嚴雄偉,墓石又光潔可坐,所以游南泉寺者常愛到這裡來欣賞景色。

地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