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南歸 阻雪
我行滯 宛許 ,日夕望京豫 。
曠野莽茫茫 ,鄉山 在何處。
孤煙村際 起,歸雁天邊去。
積雪覆平皋 ,飢鷹捉寒兔。
少年弄文墨 ,屬意 在章句 。
十上 恥還家,裴回 守歸路。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⑴南歸:指詩人自長安歸故鄉。
⑵滯(zhì):不流通,引申為滯留。
⑶宛許:即宛地,泛指南陽以北。
⑷京豫(yù):指洛陽。唐時將洛陽設為東都。因其地屬豫州,故稱為京豫。
⑸莽(mǎng)茫茫:郊野廣漠無際。
⑹鄉山:故鄉的山脈。
⑺村際:中間。
⑻平皋(gāo):平原。
⑼文墨:寫文章。
⑽屬意:傾心。
⑾章句:章節與句子。
⑿十上:多次上書。此藉此科考落第。
⒀裴(péi)回:徘徊。
白話譯文
我的旅行被大雪阻止於宛許之間,日暮時回眺著京城。
放眼望去四周是一片蒼茫的曠野,故鄉的山河不知在何處。
一縷孤單的炊煙在村子的邊上冉冉升起,遲歸的大雁也早已飛到遙遠的天邊去了。
積雪覆蓋了近處的田野和遠處的山崗,只有飢餓的老鷹還在尋覓捕捉雪中的野兔。
我從少年時起就擺弄文墨,專注於詩詞歌賦。
可惜十次上京城都沒有考中,我現在已羞於回家了,只好彷徨而無奈地呆在這回家的路上。
創作背景
唐開元二十二年(734年)詩人第二次入長安求仕無成,多次求仕的無成,使詩人羞於還家,只好在這回家的路上徘徊,這首詩是詩人途中行至南陽北時所作,抒發自己壯志未酬的感慨。
作品鑑賞
文學鑑賞
前四句交代時間地點,對京豫的回顧和對鄉山的渴望,表現出歸途悵惘的情懷。一個“望”字,讓詩人啞口無言,痴呆傻愣。一個“莽”字,透露了詩人的心涼。
中間四句寫黃昏時茫茫雪原所見,“孤煙”、“歸雁”、“飢鷹捉寒兔”等,一片荒涼景象,喻示出詩人此時的處境。“孤煙”可以看成“孤”,此時看出詩人的內心的孤獨。一個“覆”可以看出當時下雪之大。
後四句寫自己懷才不遇,仕途坎坷,落第還鄉的羞愧心理。“十上”一詞借遠古的蘇秦兩手空空,失敗而歸,恥於回家的經歷,抒發自己想家,而又不敢回家的感慨。
全篇寫景抒情真實自然,曲折淒楚。“守”字寫他在曠野上徘徊不已等待雪過之後重登歸途,更表現出一種茫然呆滯、六神無主的心理與神態;如從深層的興寄的角度看,則可看做是詩人在人生的出仕與歸隱之間傍徨矛盾、最終不得不歸隱的象徵性描寫。
名家點評
出自《王孟詩評》宋朝詞人劉辰翁評:像此時景,曲折淒楚。
出自《唐詩歸》明朝文學家鍾惺評:幽事歷歷,隨口成詩。
作者簡介
孟浩然(689~740),唐代詩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稱為孟山人。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頓、痛苦失望後,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隱士終身。曾隱居鹿門山。年四十,游長安,應進士不第。曾在太學賦詩,名動公卿,一座傾服,為之擱筆。後為荊州從事,患疽卒。曾遊歷東南各地。詩與王維並稱“王孟”。其詩清淡,長於寫景,多反映山水田園和隱逸、行旅等內容,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有《孟浩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