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旺分水

南旺分水

南旺分水是明清兩代京杭運河山東段(會通河)的水源分配樞紐。清末,黃河北徙,沖斷山東運河,漕運停止,南旺分水逐漸廢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戴村壩河口壩仍用於防洪和河道整治。

南旺分水

正文

明清兩代京杭運河山東段(會通河)的水源分配樞紐。元代至元二十六年(1289)開會通河,利用汶河上的堽城壩,引汶水經洸河至濟寧會源閘入運河向南北分流。因濟寧以北地勢稍高,分水不暢,影響京杭運河的運輸能力。明代永樂九年(1411),宋禮主持重開會通河,採用汶上老人白英的建議在堽城壩下游另建戴村壩(見彩圖),引汶水由南旺引水渠至會通河最高點南旺向兩面分流,作為濟運的主要水源。成化年間於分水口南北建閘控制,使合理分配水量。弘治年間,完全代替了堽城分水樞紐。會通河經汶水調濟後,又沿途接納泉水及溪流,使全線用水基本得以保障。南旺分水口周圍分布著馬踏、蜀山、南旺諸湖,與引水渠、運河都有斗門相通,用以調節水量,稱水櫃(見圖)。在使用過程中,分水口沉積了大量泥沙,明清兩代都有定期挑浚制度。清末,黃河北徙,沖斷山東運河,漕運停止,南旺分水逐漸廢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戴村壩河口壩仍用於防洪和河道整治。

南旺分水南旺分水
南旺分水南旺分水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