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設施
村黨支部從民眾關心的道路建設、吃水等基礎設施入手,積極改善民眾的生產生活條件。2008年先後對村內街巷進行了高標準硬化、綠化,修築水泥路1500多米,植樹500多棵,建立了環境保護長效機制,實行戶衛生門前“三包”責任制,定期進行檢查、評比。制定出台了環境獎勵政策,鼓勵實施秸桿還田,保持了“三夏”、“三秋“等農忙季節的環境整潔。
經濟建設
新農村建是時期,村黨支部把富裕民眾做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充分利用本村資源優勢,引導農民多渠道發展經濟,不斷增加村級集體收入,村民生活水平逐步改善。抓住區位優勢和便利的交通條件,大力發展經濟,興辦麵粉廠、餐飲服務點等民營企業。大力發展蔬菜種植及生豬、肉食雞養殖業,到2008年發展蔬菜大棚7棟,建成生豬、肉雞養殖場2處。
文化建設
2006年來,村黨支部在不斷改善村民物質生活條件的同時,以小康文明村為載體,積極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搭建文化平台,用先進的文化教育民眾,凝聚了人心,樹立了良好的村風民風。該村建有文化大院、社區生活日用品超市、高標準社區衛生服務站,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陶冶了村民的情操,提高了村民素質。
廉政建設
該村管理科學民主,建立健全了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宅基地審批、環境衛生整治、安全保衛等20多項村規民約,用制度保障村“兩委”科學決策,用制度約束村民的行為,使村級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規範化。黨員民眾參政意識強,凡涉及民眾利益的宅基地審批、街道疏通、重大財務支出等村級事務,讓民眾積極參與,使民眾擁有知情權、監督權。